English
簡體中文 English
To provide you with one-stop management consulting services
專家觀點
首頁 - 縱橫觀點 - 專家觀點
  • 為什么小企業管理提升難? 11/12.2023
    最近在輔導一家小企業,深度賦能業務發展,全面協助運營管理。幫助企業全面梳理優化了產品體系、開發了營銷話術;全面分析了行業的發展和競爭格局,制定了詳細的競爭策略。同時,內部運營存在的問題也做了系統的梳理與處理。每天拉著老板和其他核心領導加班成了家常便飯。開始難度比較大,他們大多不適應這么高強度的工作,后來漸入佳境,找到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感覺。在此過程中,作為一名咨詢老炮兒,職業病讓我不斷審視我們小團隊每天的工作日常,發現很多在大企業不是問題的問題,在小企業就是問題,甚至是很嚴重的問題,每天重復的面對和救火。經觀察分析,針對小企業管理提升難的原因總體來說是基礎太過薄弱,最新發現如下。 一 溝通基礎弱 溝通是管理的基礎,準確、及時、高質量的溝通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和質量。但是溝通的基礎是“車同軌、書同文”,大家的溝通語言必須是同一個體系。很多小企業的內部溝通問題就是大家沒有一個語言體系。說的字、詞都一樣,每個人腦子里對其的理解和表達的含義可能相差十萬八千里。比如我現在輔導的企業,他們有一個回收倉,是用來回收客戶退回來的貨物的,但很多人認為回收倉是存放生產的尾料的。溝通的時候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挖掘出來他們內心的認知差異。同樣也存在說的字、詞不一樣,但是卻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就像我們說土豆,有的人習慣叫馬鈴薯,有的人習慣叫山藥蛋,這三個名字都沒錯,但是如果彼此不了解對方的習慣或者方言,那可能會在溝通的時候吵的不可開交。建立健全屬于企業自己的語言溝通體系是做好溝通,做好管理的基礎中的基礎。各中小企業管理者應認真觀察是不是存在上述這種情況,如果上述現象比較突出,把企業溝通語言體系(主要是名詞定義與解釋)的工作作為階段性重點工作開展,還是很有必要。 二 溝通方式單一 很多中小企業發展起步大多從家庭作坊、庫房倉庫起家,人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開始老板基本就是個攬活兒的包工頭,伴隨業務越做越大,開始招兵買馬。起步階段大家天天在一起,工作相對簡單,完成任務即可,且很多企業的工作任務偏體力勞動的多,所以對溝通沒有太高要求,基本就是口頭傳達的方式,有活兒了吆喝一聲,大家一起上。伴隨業務飛速增長,人員規模在短期內明顯擴大,勢必需要通過管理來不斷凝聚組織合力,開始是具體業務人員兼職管理,后續會有純管理崗位出現。企業內部的溝通頻次及質量要求會幾何倍數的增加和提高。傳統的語言交流溝通很難再一次性解釋清楚相對比較復雜的問題,加之員工能力參差不齊,理解能力差異,很多時候開會就是吵架,吵架有時候還吵不明白,基本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都沒有在聽、在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想要表達的意思,更多時候是無意識的部門本位主義在反復強調對自己有利的一面,盡管有時候對方已經表示同意,還是喋喋不休的自說自話,不讓對方張嘴。要想改變這種現象,經咨詢實踐證明,豐富溝通手段是一種有效的辦法。 通過借助白板寫寫畫畫,通過借助PPT、表格等方式,讓溝通雙方先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呈現成文字或圖畫,可以有效改善大家思維跳躍、觀點散亂的問題。 三 問題不能聚焦 中小企業員工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訓練,別說寫個材料,很多時候口頭表達都不能說清楚,自己都說自己說的話不是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因為很多時候員工一句話說出來表達了好幾個問題點,聽的人很容易抓不住重點。你和他討論問題一,她說到了問題二,你和他說問題二,他說道了問題三,甚至又回到了問題一。語言表述信馬由韁的情況普遍存在,導致聽的人不知道對方想表達什么,溝通效率與質量低下。 咨詢實踐證明,溝通的時候有一個主持人,反復來強調本次溝通的問題,反復聚焦談話的內容與邊界是比較有效的做法。否則可能溝通的天馬行空,最后都不知道為什么溝通,溝通想解決什么問題,大家開始嚴肅,后續就是說笑一會兒到點兒就散會了。員工如此,老板有時候也是如此,雖然也知道有問題,但是不知道如何解決,只能日復一日的重復應對,到處救火。 四 表述邏輯混亂 中小企業員工在表述問題的時候,一般是一股腦兒的把看見、聽見、遇見的各種情形一口氣端出來,不能把問題分門別類的歸納總結,更在問題剖析方面能力偏弱,無法準確表達問題,并把導致這個問題存在的原因做條理化的表達和輸出。說話不能說是前言不搭后語,但絕對讓你聽的云山霧繞,不知道從哪里下手理解比較合適。 按照一定的邏輯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是對員工表達與溝通更高的一個要求。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刻意的準備與練習,才能持續提升判斷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在咨詢實踐的過程中,針對表述邏輯混亂的現象,習慣借助白板,采用我問你答的方式把核心問題整理在白板上,這樣雖然有時候犧牲點效率,但確實保障了溝通的質量。尤其在企業要上一個新的辦公軟件,需要把公司各個業務流梳理清楚,需要把各個業務流上每一個核心點存在的可能性說清楚的時候尤為有效。 五 高管沒有耐心 攬活兒起家的老板們也習慣了固有的懶散作風,起家的時候基本是有活兒就干,沒活兒就玩去了?,F在業務多了,公司大了,人多了,雖然意識到管理的問題,也想抓一抓,奈何手段有限,認知局限明顯,做起來大多不容易。很多老板是折磨自己三五年,最終還是請專業的管理人才到位才行。專業管理人才到位并不代表問題的解決,很多問題需要老板拍板兒,但是老板的做事風格很多時候讓那些從大公司出來的管理人員表示很無語。工作時間隨意性很強,計劃性差;決策憑直覺,拍腦袋的時候多;遇事兒拖延,不到最后不決策,很多時候到了最后就是拍腦袋決策,好壞就是他了。不折磨走幾個從大公司出來的管理者,老板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需要改變,這個過程彼此雙方都很痛苦。老板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改變的速度和質量也是因人而異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提升了多少,大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晃兩三年出去了。 咨詢實踐證明,咨詢專家作為純粹的第三方的角色,強行拉著老板和其他高管團隊以開會、沙龍、茶話會等諸多形式,來強化溝通,討論問題,還是效果很明顯的。但是一旦專家老師不在,又會成為一片散沙。故此,中小企業老板在核心領導團隊引入一個管理見長的二把手還是很有必要,這樣方便改變一把手及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的惰性。 中小企業管理提升困難的原因還有很多,相信各位看官也都有自己理解。這里不再一一贅述,只是針對最近發現的幾個突出方面進行分享,像員工綜合素養偏低、綜合能力弱、工作計劃性差、頂層沒有規劃、中層執行推動不夠、基層情況復雜等諸多因素也是非常常見的,各位有疑問可以隨時聯系我探討。感謝您能耐心看完這么枯燥的論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城市更新之“四大轉變” 21/11.202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今天,中國城市發展進入了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的階段。聚焦于城市更新賽道,是大勢所趨,也是未來藍海。面對新階段新形勢,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立法,以建設宜居、綠色、創新、智慧、人文、韌性的現代化城市為目標,關注城市空間結構優化、人居環境提升、歷史文化保護、生態修復與防災減災、彌補城市發展中的短板與不足,解決城市經濟、生活、生態與安全問題。 因此,城市“有機”更新不僅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激活老城區活力的經濟工程,更是助推城市高質量的發展工程。新時代城市更新已不僅局限在建筑更新上,更重要的內涵與使命是城市的環境更新、產業更新及人的更新,這是新時代賦予城市更新的新定位、新要求。在具體實踐中,要注重實現以下四個方面的“轉變”: 一、 更新目標從單一向多元化轉變 從單一追求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目標向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產業升級、優化空間布局、保護歷史文化、保障生態安全等多元目標轉變。城市更新項目需要將金融、產業、生態、人文和地產進行深度的融合,用金融驅動地產,地產升級產業,產業保護生態,生態解讀人文,同時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化解市場可能存在周期性風險,形成一個城市更新產、城、人、文相互結合的生態項目。更新已經從單一的建筑和街區的物質改造重建發展到了經濟、社會、文化和城市品質提升的一體化階段,任何的城市更新項目都要有益于功能和品質的提升;同時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城市更新不以空間資源經濟價值最大化為單一目標,而是注重資源利用效率和生態、社會、文化、經濟、安全等整體效益提升。城市更新聚焦提升城市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持續增強城市的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二、 更新主體從政府主導向多方共治轉變 從“政府主導”向“市場、政府與公眾的多方互補互動”轉變。城市更新是對城市原有空間的改造過程。這一過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空間價值的變化,往往面臨土地、環境、文化、產業等多方面的約束和限制。無論是整體改造還是單體項目,投入成本均較大。如此巨大的資金投入,單獨依靠政府轉移支付較難實現,需要更多引進國有平臺公司、開發商、金融企業等各類主體共同投資。此外,當原產權人的不動產市場價值大幅上漲后,傳統動拆遷方式不但面臨經濟成本壓力增大的困境,還會因破壞傳統社區環境、忽略民生問題等產生較大的社會成本。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充分考慮各方成本收益,建立多元投資機制,合理吸收更多權利主體、市場主體參與到城市更新項目中來,采用公平競爭、相互制約、相互博弈的新途徑,降低城市更新的經濟社會成本。在高質量城鎮化發展背景下,我國的城市更新也在逐漸從“量”到“質”轉型。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城市更新是一項長期的、動態的、漸進的系統工程,涉及政府、開發商、社會組織、居民等多元利益主體,傳統政府主導、由上至下的治理方式,很難適應城市更新主體結構的新變化,亟須強化多元參與,完善治理體系,建立能反映多方訴求的協同組織與推進機制,實現各主體利益的合理再分配,以更好地推動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 三、 管控方式從碎片化向系統化轉變 從“單個項目、分類推進”向“系統引導+片區統籌+項目推進”的管控方式轉變,更注重整體效益提升。我國長期實行的規劃-審批制度的好處之一是能夠實現城市各要素間的統籌發展,最大限度挖掘城市發展的動力。而過去存在著城市更新挑肥揀瘦、碎片化更新的問題。城市內有公益空間、公共空間、民生空間,也有經濟空間,大家都愿意參與經濟效益的空間的更新。民生空間、公益空間全靠政府來投資顯然也是不現實的過去點狀更新導致的有的地方改得好、更新得快,但有的地方多少年都不更新,很難創造整體效益。為解決城市更新推進過程中“挑肥揀瘦”,碎片化實施的情況,系統識別城市更新對象,統籌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特色街區打造、城市基礎設施提質等內容,將已有在建項目作為支點,探索周邊地區分步聯動實施可行性,集中片區發力,制定循序漸進改造計劃,提升城市片區價值。城市更新涉及區域內大量產權、空間、利益的調整和再分配,需要政府進行統籌、調度各方面資源共同參與,特別是通過片區統籌主體們達成一致來調動社會資源和企業,運用市場化力量參與更新。政府管理市一級、區一級統籌主體形成合力。 四、 更新方式從粗放向精細化轉變 從單一拆除重建向綜合運用多種改造方式轉變(全面改造+微改造)。城市更新并非簡單地推倒重建,而是更加注重城市整體空間規劃和土地利用、資源配置的均衡及人居環境的改善等。城市更新行動中最大的問題是“大拆大建”以及對歷史街區的保護不足。為防止各地重走城市粗放開發建設老路,住建部起草了《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通知要求,不大規模、成片集中拆除現狀建筑,原則上城市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內拆除建筑面積不應大于現狀總建筑面積的20%;不隨意遷移、拆除歷史建筑和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筑,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區具有特色的格局和肌理,為城市更新劃出底線。城市的發展正在由“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更新”,“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啟動,“大拆大建”已逐漸放緩,城市更新更注重從推倒重建轉向適度規模、循序漸進式的區域更新和提升,局部修繕和功能置換成為主要形式。城市更新進入微改造和保護階段,標志著城市建設從“粗放式發展”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
  • 數字化轉型:釋放企業潛能的關鍵 21/11.2023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商業環境中,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寫這篇文章的目標是深入探討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的重要性,揭示其核心要素和實施策略,以及展示一些成功案例并提供解決方案。我們將了解數字化轉型的趨勢和挑戰,并探討如何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讓企業能夠更加靈活、創新和適應未來的變化。通過本課程,您將獲得關于數字化轉型的實用知識和策略,可以為您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提供指導和啟示。 01 數字化轉型的背景與趨勢 數字化轉型是一項持續演進的過程,它隨著技術和商業環境的變化不斷發展。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數字化轉型經歷了迅速的演進和變革。從早期的計算機化到今天的智能化和互聯化,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持續成長和競爭的關鍵因素。 過去,數字化轉型主要集中在將紙質文件轉化為電子文檔、采用基本的電子數據處理和信息系統。然而,隨著技術的迅速進步,我們看到了一系列新興技術對數字化轉型的推動。 其中,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AI不僅改變了數據分析和決策制定的方式,還為企業提供了更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另外,云計算的興起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趨勢之一。云計算技術使企業能夠更高效地存儲和管理數據,同時提供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靈活性。 此外,物聯網(IoT)技術的應用也在推動著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通過連接物理設備和傳感器,物聯網為企業提供了更多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機會,促進了智能生產、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發展。 總的來說,數字化轉型已經從傳統的IT系統集成演變為一系列新技術和方法的綜合應用,它們將繼續引領著企業在數字時代的創新和發展。 02 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素 "數字化轉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幾個核心要素,這些要素在推動企業向前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1.數據驅動決策: 數據驅動決策是指企業利用數據來指導決策制定的過程。通過收集、分析和解釋大量數據,企業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減少盲目性,并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和市場趨勢。 2.流程優化: 流程優化涉及對企業內部流程和運營進行重新設計和優化。通過引入數字化技術和自動化工具,企業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加速業務流程。 3.客戶體驗數字化: 客戶體驗數字化是指利用數字技術改善客戶與企業之間的互動和體驗。個性化的服務、智能化的交互以及便捷的溝通渠道,能夠提升客戶對企業的認知和忠誠度。 4.云計算和AI: 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是數字化轉型中至關重要的技術支持。云計算提供了更靈活、便捷和安全的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而人工智能技術則賦予企業更智能的數據處理和決策能力。 這些核心要素在數字化轉型中相輔相成,它們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數據驅動決策提供了決策制定的準確性和依據;流程優化提高了效率和業務處理速度;客戶體驗數字化提升了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云計算和AI為企業帶來了更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創新能力,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和應對市場的變化與挑戰。這些要素的整合和合理運用,將推動企業向著更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03數字化轉型的 關鍵挑戰與解決方案 "雖然數字化轉型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潛在收益,但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包括文化、安全和成本等方面的挑戰: 1.文化挑戰: 企業文化的轉變常常是數字化轉型中的難點。員工可能對新技術和新流程持懷疑態度,這需要逐步改變和適應新的工作方式和價值觀。 2.安全挑戰: 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是數字化轉型中需要高度關注的方面。隨著數據量的增加和信息的傳輸,企業面臨著更大的數據泄露和網絡安全威脅。 3.成本挑戰: 技術投資和數字化轉型的成本也是企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資金投入、技術更新以及員工培訓等都需要相應的投入。 為了解決這些挑戰,企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1.需求敏感度:了解員工和客戶的需求是至關重要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和反饋進行定制和調整,以確保解決方案的有效性和接受度。 2.技術投資:企業需要有計劃地投資于先進的技術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應對快速發展的技術需求,從而提高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率和效果。 3.人才培養:培養具有數字化轉型所需技能和知識的人才是至關重要的。持續的員工培訓和招聘適應性強的人才將為企業的轉型提供有力支持。 通過增強文化轉變意識、加強安全管理措施、合理分配資源成本、提高需求敏感度、持續投資和培養人才,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數字化轉型中的挑戰,實現更順利的轉型過程和更好的業務發展。" 04案例分析,以下是兩個不同行業的案例: 1.零售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案例:亞馬遜 關鍵因素 數據驅動決策:亞馬遜通過大數據分析來理解客戶需求,并實現了個性化推薦和定價策略的優化。 流程優化:采用先進的倉儲和物流技術,使得訂單處理和交付更加高效。 客戶體驗數字化:亞馬遜構建了完整的數字化購物平臺,提供了便捷的購物體驗和個性化服務。 經驗教訓 持續創新:亞馬遜不斷嘗試新技術和服務,推動了數字化轉型的不斷發展。 彈性與適應能力:隨著市場和技術的變化,亞馬遜能夠快速調整戰略并靈活適應,這是其成功的關鍵之一。 2.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案例:西門子 關鍵因素: 工業物聯網的應用:西門子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設備的遠程監控和數據收集,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數字化。 數字化供應鏈:通過數字化的供應鏈管理,西門子優化了生產和物流過程,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 經驗教訓: 整合與標準化:數字化轉型需要整合各個環節并建立統一標準,這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數據準確性。 領導層的支持和文化轉變:數字化轉型需要全公司的支持和文化變革,西門子通過領導層的支持和文化轉變成功推進了數字化轉型。 這些成功案例突出了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如數據驅動決策、流程優化、客戶體驗數字化以及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經驗教訓也表明了持續創新、適應能力、整合與標準化、領導支持與文化轉變等對于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 05 數字化轉型策略制定與實施 當提出數字化轉型策略制定與實施的基本步驟時,可以使用以下內容作為參考: 數字化轉型策略制定與實施的基本步驟: 1.制定策略路線圖 明確目標和愿景:確定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并建立清晰的愿景,明確期望的結果和影響。 識別關鍵業務領域:確定哪些業務領域可以通過數字化轉型得到改進,并優先考慮對業務影響最大的領域。 2.資源配置: 技術和人力資源投入:分配適當的技術、人力和財務資源,以支持數字化轉型的各個階段和需求。 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考慮與技術供應商、合作伙伴建立合作關系,以獲取支持和專業知識。 3.實施與執行: 逐步推進:采用分階段的方法,逐步實施數字化轉型計劃,以降低風險并提高成功率。 培訓與溝通: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溝通,確保他們理解變革的重要性,并為其提供適應變化所需的技能。 4.持續改進與評估: 持續評估效果:定期評估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效果,檢查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并識別改進空間。 靈活調整策略:根據評估結果,進行靈活的調整和改進,不斷優化數字化轉型策略和執行計劃。 5.強調持續評估和迭代: 建立反饋機制: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收集各個層面的反饋和意見,用于持續改進和迭代。 靈活應對變化: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時刻準備適應市場和技術的變化,以保持競爭力和創新性。 這些步驟強調了數字化轉型策略制定與實施的系統性和持續性。持續評估和迭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數字化轉型是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只有不斷學習和調整才能保持競爭力和成功實施。 06 總結與討論 今天我們探討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影響,涵蓋了數字化轉型的歷史發展、核心要素、面臨的挑戰、成功案例以及策略制定與實施的步驟。 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升級,更是對企業文化、運營方式和客戶關系的全面改變。通過數字化轉型,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提高運營效率、改善客戶體驗,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了很多關鍵因素,如數據驅動決策、流程優化、客戶體驗數字化、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它們是數字化轉型成功的關鍵。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了在實施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文化、安全、成本等挑戰,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現在,我愿意聽取大家的問題或分享您的看法。數字化轉型對不同行業和企業都有著不同的影響和挑戰,我希望我們可以通過互相交流、提問和分享,進一步深化我們對這一話題的理解和認識。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廣闊而復雜的話題,今天我們只是觸及了它的一部分。我鼓勵大家在課后繼續深入學習和思考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的實踐意義。 持續學習和探索新的知識是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關鍵。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組織文化的轉變。它能夠深刻地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和長期發展。 我鼓勵大家探索更多數字化轉型的案例,了解不同行業和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實踐經驗,思考如何將這些經驗和知識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謝謝大家今天的觀看,希望我們的文章能夠為您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和啟發。祝大家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 阿米巴經營適合在什么行業導入 17/11.2022
    阿米巴經營適合什么行業?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阿米巴經營,阿米巴經營的目的,阿米巴經營是由誰,在什么背景下創立的。 阿米巴經營就是以各個部門的領導為核心,讓其自行制定各自的計劃,并依靠全體成員的智慧和努力來完成目標。主要是劃小核算單位,內部交易市場化。最小層級的末端阿米巴,一般3人-5人為一個核算級。如服裝廠制衣車間的車縫小組。 阿米巴經營的目的是確立與市場掛鉤的分部門核算制度,實現全員參與經營,最終培養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使得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充足的人才保障。 阿米巴經營是日本經營四圣之一稻盛和夫創立的。京瓷是稻盛和夫先生于1959年開辦的,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看不懂財務報表,員工集體離職等問題,摸索出來的一套經營管理模式,是稻盛經營哲學與阿米巴經營會計相結合的經營管理系統。 日本京瓷自1959年至今63年,更換了好幾任領導人,從未虧損,哪怕經歷石油危機,金融風暴,日本房產泡沫及人人都喊難的三年疫情。 2022年4月28日,京瓷集團公布年報,在2021年4月~2022年3月的財年,年收入18,389億日元,較上年增長20.4%;稅前利潤1,989億日元,較上年增長69.2%;利潤率10.81%。創下63年歷史上的新高。 京瓷屬于精密陶瓷制造業。 1984年稻盛先生創立KDDI,本著為降低日本國民通訊費用的大義名分為使命,采用稻盛經營哲學及阿米巴經營,最終以民營資本戰勝日本兩家國有資本取得成功。 KDDI是通訊服務業。 這兩家企業都進入了世界500強。 2010年作為航空業的門外漢,同樣運用阿米巴手法拯救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獲得成功,日航重新回到了世界500強,利潤率居于全球航空業之首,達15%,當時中國國內航空公司利潤率最高3%-5% 稻盛先生的阿米巴經營傳入中國后,北大縱橫的咨詢師們在醫院系統,制造業,建筑業,餐飲服務業等導入阿米巴經營取得了成功。 由此可見,阿米巴經營不僅適合制造業,也適合醫療,餐飲,建筑,超商等勞動密集型企業。 對于管理基礎較好的企業,通過一定周期的沙盤演練培訓,就可以自行完成阿米巴的導入,因此我們北大縱橫開發了阿米巴經營在制造業的運用,在醫院系統運用、在建筑業的運用課程,在餐飲服務業的運用課程。我們的老師已經給唐山玉田印機產業集群企業家,唐山中心醫院,廈門中鯊集團,廈門建霖集團,廈門科司特電子等企業進行授課,深受企業家和企業高管的好評。 我們也有一對一的阿米巴導入可行性的企業診斷及系統化落地輔導。廈門服裝廠、廈門某機電廠、晉江義信利貿易公司、中鯊動保,享青春美業,精誠欣模具等通過導入阿米巴經營,企業都取得了一定的向好變化,其中有的企業實現了收入增長150%,利潤增長300%。 阿米巴經營手法雖好,但要明確使用目的,發心純正,增強企業盈利能力,是為了使員工過得更幸福,為社會做更大貢獻就容易獲得成功。反之,導入阿米巴是為了讓員工為企業家自己賺更多的錢,即使短期內取得效果,保質期也就三到五年。 阿米巴經營適合制造、餐飲、建筑、商超、醫療、美容護理等行業,企業家只要有一顆為員工為社會貢獻的心,企業經營一定能成功。
  • 我國數字政府發展現狀與趨勢 02/11.2022
    當前,全球信息化已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日新月異,在政府管理、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1]。此背景下,在“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下,我國數字政府建設進程持續提速,逐步駛入跨越式發展“快車道”,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強大數字動力。 一 政策方向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圍繞“以信息化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緊緊把握“放管服”改革中“互聯網+政務服務”關鍵環節,出臺一系列重要文件和重大舉措,推動我國數字政府發展邁入新階段。 (一)戰略布局方面,科學統籌謀劃開創發展“新格局”。 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要求將信息化貫穿我國現代化進程始終,加快釋放信息化發展的巨大潛能,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加快建設網絡強國。其中,重點對電子政務發展目標進行了明確闡述,要求“到2025年,電子政務應用和惠民水平大幅提高”,“到本世紀中葉,信息化全面支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網絡強國地位日益鞏固,在引領全球信息化發展方面有更大作為”,并將“深化電子政務,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列入國家信息化戰略十四項主要任務[1]。 (二)政務服務方面,站穩人民立場提升群眾“獲得感”。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2]。國務院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3]《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4]《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5]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要求各部門各地方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體系和服務平臺,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供給導向向群眾需求導向轉變,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最大程度共享“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成果。 (三)整合共享方面,加強縱橫聯動繪出發展“線路圖”。 為破解“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煙囪林立、信息孤島”等制約“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難題,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水平、便利群眾辦事創業,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出臺《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6],圍繞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的改革需要,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為目標,明確了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五個統一”的工作原則和“兩步走”的工作目標,要求各部門各地方加快推進整合共享、落實“十件大事”。 (四)技術應用方面,瞄準科技前沿啟動創新“快進鍵”。 大數據方面,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7],強調要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將“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作為推進國家大數據戰略的三大主要任務之一,并提出推動政府部門數據共享、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規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宏觀調控科學化、推動政府治理精準化、推進商事服務便捷化、促進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快民生服務普惠化等重要任務。 人工智能方面,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8],強調要推進社會治理智能化,圍繞行政管理、司法管理、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等社會治理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發展智能政務,開發適于政府服務與決策的人工智能平臺,研制面向開放環境的決策引擎,在復雜社會問題研判、政策評估、風險預警、應急處置等重大戰略決策方面推廣應用,加強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準預測,暢通政府與公眾的交互渠道。 二 總體情況 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DESA)發布的《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9]顯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取得歷史新高,達到電子政務發展“非常高”的水平。2020年,中央黨校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發布《2020省級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服務“好差評”)調查評估報告》[10],從政務體系、辦事服務、數據共享和移動應用等方面,對當前我國數字政府發展情況及取得成果進行了概覽。 (一)平臺框架初步形成,全國“一張網”整體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1.服務能力和水平持續顯著提升。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為樞紐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構建形成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電子證照、統一服務事項、統一投訴建議、統一好差評、統一搜索服務等“七個統一”服務體系,公共入口和通道作用不斷凸顯,成為實現全國“一網通辦”重要支撐。 2.在線服務“村村通”覆蓋范圍持續擴大。推動全國一體化平臺向基層延伸,實現網上政務服務鄉村全覆蓋,打造綜合、便民、高效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是實現政務服務均等化和普惠化的重要手段,初步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覆蓋城鄉、上下聯動、層級清晰”五級網上服務體系。 3.服務精細化供給能力持續增強。2019年編制完成國家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首次確認國家層面設定的依申請事項1711個,其中行政許可事項1190個,推動破解了長期存在的事項底數不清、名稱編碼不同、標準不統一、更新不及時等問題,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水平大幅提升。 (二)一網通辦全面加速,企業和群眾在線辦事獲得感明顯提升。 1.政務服務平臺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各地區將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作為區域發展“軟環境”的重要標桿,以網上政務服務打造便企利民貼心服務的新名片,政務服務平臺品牌的辨識度、知曉度、美譽度全面提升,一體化平臺已經成為企業和群眾辦事的主要渠道。 2.制約全面推行“一網通辦”的基礎性問題得到初步破解。各地區深入推進“用戶通、系統通、數據通、信用通、業務通”一體化的“五通”建設,以數據共享破解難點堵點,提升行政管理和政務服務的協同能力,有力促進了政務服務平臺從分頭建設向統籌建設、從信息孤島到協同共享轉變。 (三)數據樞紐作用凸顯,一體化的數據共享響應機制日趨完善。 1.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檔案的法律效力得到明確。2019年4月,國務院公布《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首次從行政法規層面明確了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檔案的法律效力,為推動實現電子證照跨地區跨部門共享和互信互認提供了法律保障。 2.政務服務數據資源匯聚成效明顯。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推動各部門信息系統與地方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提升政務服務數據共享共用與業務協同,推動信息系統從分散走向集中、信息資源從碎片走向整合、政務服務從局部走向整體。 3.數據服務響應能力顯著提升。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一系列電子證照技術規范、應用標準和管理辦法,制定營業執照、結婚證、殘疾人證等35種全國性電子證照標準,推動解決各地電子證照樣式標準不統一、互認難、應用難問題。目前各部門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目錄資源達59.40萬條,累計為地方提供接口查詢和核驗服務54.77億余次。 (四)移動服務全面開展,移動端驅動引領作用得到進一步加強。 1.移動政務服務成為優化政務服務的重要方向。各地區為順應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以“移動辦事”為牽引,通過構建全渠道、全方位、全區域“無處不在”的政務服務,將政府提供政務服務的時間延伸到了8小時工作時間以外,消除政務服務“盲區”,及時滿足群眾政務服務需求。 2.移動政務服務成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重要內容。各地區從民生角度切入,大力推進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等政務服務應用,服務內容載體、展現形式和使用場景也隨之不斷擴充和完善,覆蓋人群和公眾認可度不斷得到提升,開啟了移動互聯時代的政府治理新途徑。 3.移動政務服務成為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手段。各地區普遍采取移動技術與一體化平臺進行融合,通過廣覆蓋、高精準的服務方式,切實服務好“最后一公里”,讓服務全面觸達、實時在線、貼身隨行,在加強信息公開、促進政民互動、解決民生實際問題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 三 發展趨勢 (一)從傳統政府向數字政府轉變。 近年來,發達國家紛紛布局數字政府戰略,積極運用數字技術推動政府轉型,英國于2012年推出了“政府數字戰略(GovernmentDigitalStrategy)”并啟動“數字政府即平臺行動計劃”,美國同年出臺了“數字政府戰略(DigitalGovernment)”,德國也于2016年發布了“數字化政府”行動,以數字化治理治理轉型搶占全球數字化發展先機。目前,我國也已制定出臺“十四五”信息化規劃,將科學謀劃、全面布局數字政府建設作為重要內容,以數字治理、數智服務和數據決策加快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 1.“數字政府”是新時期加速“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加快推進“數字中國”建設,超前布局、力爭主動地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釋放出“數字政府”建設提速的信號。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對于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是加快中國數字化發展的關鍵引擎,也是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強化社會治理、優化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 2.“數字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數字政府與傳統政府管理相比,更加強調數據要素、數字技術對公共管理變革創新的引領和驅動作用,促進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建立協調良性關系,形成全社會“共治合力”。從職能轉變看,數字政府已成為政府推動自身改革的主要“推進器”;從政府管理看,數字政府逐步發展為重塑政府治理功能的“關鍵子”;從經濟發展看,數字政府為促進數字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提供重要“催化劑”。 3.“數智服務”是踐行“以公眾為中心”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數字政府強調以公眾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以數據信息和數字技術倒逼公共服務從以政府為中心向以公眾為中心轉變,加強服務供給,再造服務流程,全面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和水平。 服務供給方面,數字政府運用前沿信息技術,從供給側需求側兩端發力,改變傳統政府服務“政府自己搭臺唱戲”的局面,推動服務供給從“政府端菜”向“群眾點餐”轉變。 服務模式方面,數字政府強調服務精準化個性化便捷化,通過政府對政府(G2G)、政府對企業(G2B)、政府對公眾(G2C)等方式,推動“最多跑一次”、“審批不見面”、“掌上辦”等新服務模式涌現,實現企業公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二)從條塊政府向整體政府轉變。 世界各國政府高度重視政府治理空心化、公共服務碎片化問題,布局構建整體治理服務體系,以“集約、整合、協同”提升政府治理服務效能,推動治理結構從分散走向集中、從部分走向整體。參照聯合國整體政府(WoG)發展框架,美英等發達國家紛紛出臺協同政府發展戰略,提出聯邦組織架構(FederalEnterpriseArchitecture,FEA)、政府跨部門總體架構(Cross-GovernmentEnterpriseArchitecture,xGEA)等框架,推動治理橫向協作、縱向協調和一體化發展。 1.從“系統整合”到“三融五跨”,引領治理體系一體化發展。我國數字政府建設緊緊把握“放管服”改革中“互聯網+政務服務”等關鍵環節,以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為突破口,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政務體系,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出把“大平臺共享、大數據慧治、大系統共治”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數字政府發展的主要方向和頂層框架?!笆奈濉睍r期,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將進一步向著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方向邁進,將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不斷引向縱深,全面構建形成“三融五跨”的數字政府發展新局面。 2.從“單向管理”到“雙向互動”,驅動社會治理協同化創新。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發生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社會協同治理等重要轉變?!皡f調、協同、協作”逐漸成為互聯網時代社會治理的主旋律,多元主體在線共同參與政府管理、為進一步形成共治合力、創造良好的協同治理環境提供了可能,數字化正在重塑形成社會治理“橫向協作、縱向聯動”新格局。 3.從“信息公開”到“數據開放”,釋放信息資源社會化紅利?!笆濉备鞯胤礁鞑块T在推進數據共享工作國政中均編制形成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同時初步對各項數據資源及條目的開放屬性進行了梳理。下一步,按照即將出臺的“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有關要求,各地方各部門將進一步明確履職過程中產生獲得的各類數據開放條件,遵循“統籌管理、依法合規、分級分類、安全可控”的原則,建立完善各級政府公共數據開放體系及平臺,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建立一批內容全、質量優、價值高的公共數據集,積極推動數據向符合條件的數據利用主體開放,釋放公共數據資源價值紅利,讓政務數據真正“跑起來、活起來、用起來”。 (三)從電子政府向數智政府轉變。 全球范圍內,數據要素和智能技術對推動政府管理變革的引領作用不斷凸顯,大數據和智能技術創新相互交織推動公共管理發生“數字蝶變”,“人腦智能+人工智能”模式在發達國家數字政府建設中得到應用,以“大數據、大分析、大知識、大智慧”為核心的“四位一體數智政府”成為未來數字政府發展的主要方向和高階形態。 1.大數據賦能大服務。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數據已逐步成為世界各國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成為推動治理現代化的新途徑。大數據之“大”不僅在于數據絕對規模擴大,關鍵在于數據融合關聯及產生認知變革,發現新知識,塑造新能力,挖潛新價值。當前,政務大數據“通”的問題已取得階段性突破,數據“用”的問題成為下一步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的重心。各地方各部門結合自身職能和業務需求,探索數據密集型服務模式:深化共建共享推行一站服務,讓信息流動“活起來”;加強數據互認推進無縫服務,讓數據壁壘“無蹤影”;深化智能技術應用探索個性服務,讓政府管理更加“人性化”。 2.大分析賦力大監管?!笆濉睍r期,深入協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上下聯動,合力攻堅,一方面大幅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用“放權”激發市場活力,另一方面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優化政務服務,以“嚴管”為市場運行保駕護航。未來我國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深化“互聯網+監管”,建立數據融合、業務畫像、關聯挖掘、全鏈分析等于一體的“大分析”能力,打造過往可追溯、未來可預測的大數據監管新模式,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 3.大知識賦智大決策。宏觀決策和調控是政府部門重要職能之一,在國家治理中處于核心地位。美國等國家在智能決策領域開展了前沿性探索,帕蘭提爾(Palantir)等專業化大數據智能決策分析“獨角獸”紛紛涌現,知識密集型智能決策范式逐步形成,在追捕本·拉登、揭露旁氏騙局等重大事件決策中起到關鍵性作用。未來數字政府建設的重點方向之一,就是形成“從大數據到知識、從知識到決策”的能力,開發適于政府服務與決策的人工智能平臺,研制面向開放環境的決策引擎,并在復雜社會問題研判、政策評估、風險預警、應急處置等重大戰略決策方面推廣應用。以大數據、大知識、大智能為核心的“HI+AI”協同智能決策,將成為新一代數智政府建設的新焦點和新亮點。 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在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歷史方位下,數字政府、數智政府建設成為通往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之路必不可少的途徑和手段。我國數字政府要發展要超越,須抓住信息革命機遇,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運用數字化治理思維和整體性治理理念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構建以“大平臺、大系統、大數據”為核心的政務治理體系,推動各級政府之間數據和業務協同的“聚融通”,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全面實現發展動力、發展模式、發展機制的創新和轉變,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數字化支撐和保障。
  • 如何管理好“95后、00后”? 02/11.2022
    現在有一種很火的說法:“60后,不知道什么是辭職;70后,要問為什么辭職;80后,收入不高我就辭職;90后,領導罵我就辭職;95后,干得不開心就辭職;00后,老板不聽我的就辭職”。 很多企業管理者會向我們咨詢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管理好95后、00后這些新生代員工”。因為他們覺得老辦法行不通了,現在的年輕人“很個性、很直接、很不服管”。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新生代員工,并且他們都有各自的獨特性,管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把握好新生代員工的特點,用好、用對新生代,對每個企業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 那么,95后、00后新生代員工有哪些特征呢? 一 真實與直接 在數字時代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95后、00后,他們有著領先上一代的視野,對權威不會盲目崇拜,表達方式更加真實和直接,不喜歡拐彎抹角,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他們拒絕畫大餅,而是更喜歡清晰的達成目標的路徑,要有理有據,才能得到認可。 二 參與感和自我價值 95后、00后一代大多出生于“421”家庭,即四個老人,一對夫婦和一個孩子,是獨生子女率最高的一代,他們的生活條件普遍較為優裕,從小的關注度也是很高的,所以他們較其他時代的群體更加拒絕平庸,更加重視參與感。 職場中,他們更加渴望參與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并不是不努力,也并不是不懂吃苦,遇到他們真正喜歡或認可的事情,他們會比其他群體更加努力、更加能吃苦。 三 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95后、00后也是“內卷”開始最早的一代,他們有著良好的教育氛圍,知識面、興趣面都比較廣泛,這也使得他們更加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他們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以及多事件的處理能力,但也有可能不夠專注,職場中,他們需要更加清晰的職業引導和規劃。 四 體驗感 95后、00后大多生活條件較為優越,他們更加重視工作的體驗感,要舒心,不能“憋屈”。良好的工作環境、融洽的工作氛圍、公平的工作待遇、溫暖而特別的公司福利都很重要。 如何管理好“95后、00后”這些新生代員工呢? 做好引導和職業規劃 入職引導是對新生代員工試用期管理的重要一環,很多公司對入職引導不夠重視,造成員工入職后比較盲目,對公司不夠了解,沒有清晰的工作目標,甚至對同事、工作環境都沒有很好的熟悉。要知道,試用期內,公司在觀察員工,員工也在評價公司,入職體驗不好,也會造成員工的流失,造成招聘失敗。 清晰的職業規劃,對95后、00后員工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想做好這一點,人才測評、晉升通道、薪酬機制、激勵機制、培養機制等這些通道和機制都需要打通,給到員工一個清晰的路徑,知道自己目前怎么樣,有哪些優劣勢,該做什么,怎么做,可以得到什么。 二 建立靈活而自由的機制 1.一個有效的會議機制 這里推薦一個有效的會議機制,在很多企業的制度建設和完善、文化推廣等方面都能發揮作用,很受新生代員工的歡迎,條件允許的企業不妨嘗試下,就是:小組圓桌會議(無領導小組討論會議)。 無領導小組討論會議,可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個主持人(每次可輪換),會議主題比較靈活,比如可以是制度或流程的完善:任何員工對公司或部門某些制度、流程的缺失或不足都可提出自己的看法,這類主題很適合一些初創企業或發展中但制度流程不夠完善的企業,可以自下而上地反饋缺失的制度或流程進行完善,過程中也可以讓員工有充分的參與感。 2.靈活的任務與激勵機制 工作任務可分為日常部門工作任務和臨時任務,對于一些臨時性的任務,不妨設置更加靈活的管理和激勵機制。比如,讓不同的人去負責不同的臨時任務,A在自己負責的任務里是任務長,可以管理自己任務里的員工,而在B負責的任務里,就要服從B這個任務長的管理。這樣每個做了任務長的員工都可以得到團隊管理的和任務管理的鍛煉,也可提升員工的價值感。當然,臨時任務也要配套相應的激勵機制,讓員工得到公平的待遇。 三 提升工作體驗 1.儀式感要拉滿 入職周年紀念日、生日、某些重要節日,這些日子,儀式感要拉滿:比如有些公司,在入職周年紀念日會發放紀念幣,會播放入職以來的照片做成的短視頻等等,這些動作都會大大增加員工的粘性。 2.激勵要到位 新生代員工,可能更加現實,更加注重付出與回報的公平性,所以不要畫餅,要做實實在在的,有理有據的激勵。而且要根據相應制度,切切實實執行,不能“缺斤少兩”。 以上只是列舉部分建議,未盡之處,歡迎討論。
  • 糧食危機有多嚴重 20/07.2022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糧食危機 在蘇聯剛解體時,烏克蘭和俄羅斯進口的糧食總量曾高于出口?,F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世界兩大糧倉,兩國小麥出口占全世界的29%,并供應全球19%的玉米和高達80%的葵花籽油。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都是化肥的主要出口國。 COVID-19全球大流行了近三年,相關供應鏈中斷,大幅推升了食品和其他日常主食的價格,化肥價格也飆升至新高,造成許多低收入、仰賴糧食進口的國家營養不良比例有所上升。 自俄羅斯入侵鄰國烏克蘭以來,烏克蘭擴大征兵,數以百萬計居民出逃,土地無人耕種收割,無人來做運送糧食。由于俄羅斯封鎖了烏克蘭的黑海港口,黑海港口幾乎停擺,小麥等糧食作物無法出口。烏克蘭農民今年春季開始的播種、澆肥和噴灑農藥等農事被耽誤了,下一季的收成和出口則將取決于俄羅斯入侵持續多長時間,以及港口將被封鎖多久。俄烏戰爭推升糧價、干擾全球供應鏈。烏克蘭糧食出口量暴跌的同時,農業強國俄羅斯的糧食出口可能會受到西方制裁的影響,從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發貨的化肥供應也受到干擾。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vonderLeyen)5月24日周二表示,俄羅斯正在轟炸烏克蘭的糧倉,攔下滿載小麥和葵花籽的烏克蘭船只,并囤積其自身用于出口的糧食。俄羅斯在利用饑餓和糧食來施加影響力。 目前還不清楚這場危機將持續多久,而這個事實也是推高糧食價格的原因之一,市場擔心這個問題不會很快獲得解決。如果這場戰爭一直拖延下去,糧食危機將逐漸迫近,可能造成更悲劇性的后果。 小麥、玉米、食用油、大麥、面粉對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全球較貧困地區。在俄國入侵烏克蘭之前,由于加拿大、美國和阿根廷的收成不佳,世糧署已面臨小麥成本上漲30%的問題。世糧署表示,近來的糧食價格飆升將進一步削弱該組織提供援助的能力,小麥的價格飆漲至新高,已經超越15年前全球糧食價格危機時的水平。 圖一:國際小麥價格 這場戰爭將在全球引發糧食供應動蕩,使全球面臨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在過去幾年仰賴已經越來越依賴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谷物等糧食產品出口的國家尤其要擔憂本國陷入糧食短缺,對糧食供應的影響將擴及全球較不繁榮的國家。 這次戰火很可能影響及千里外的埃及,因為俄羅斯占埃及小麥進口量的三分之二。盡管埃及當局已表示,該國的小麥庫存可持續到6月中旬。埃及的面包價格受到政府補貼,一旦政府調漲價格或食品通貨膨脹程度增加,都會增加社會動蕩的威脅。 在過去兩年,黎巴嫩當局也在努力彌補小麥短缺。2020年首都貝魯特港口的大規模爆炸摧毀了該國主要的糧倉儲存桶倉。烏克蘭的小麥占其進口量90%。黎巴嫩已對高額的進口費用疲于應對,當前情勢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烏克蘭也是索馬利亞、敘利亞和利比亞等國主要的小麥供應國。 烏克蘭的糧倉里堆滿了糧食,但無法把糧食送到急需的國家。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尤利婭·斯維里登科(YuliaSvyrydenko)表示,國際社會應當建立“安全走廊”,讓滯留在烏克蘭數以百萬噸計的谷物離開當地。 上一次小麥價格劇烈飆漲到近來的價格是2007-2008年的糧食價格危機,當時玉米、大米等農產品價格皆飆升至新高,在世界掀起恐慌,并引發從海地到孟加拉等近40個國家爆發抗議,造成社會動蕩。2009-2010年的谷物價格上漲,則被認為是引爆中東和北非地區“阿拉伯之春”(ArabSpring)的主因之一。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一向會采購谷物和食品援助較貧窮國家,WFP去年購買的約140萬噸小麥,其中七成就來自烏克蘭和俄羅斯。因此,俄烏戰爭對貧窮國家的糧食援助將造成進一步打擊。 聯合國警告稱,烏克蘭戰爭增加了全球糧食短缺和大規模饑荒的風險。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Guterres)表示,俄羅斯的入侵加劇了本已受到氣候變化和疫情影響的糧食危機問題,由于烏克蘭的戰爭,數以千萬計的人受到饑餓和饑荒的威脅。如果烏克蘭相關出口不回到戰爭爆發前的水平,世界一些地方就可能出現長達數年的饑荒。 世界銀行計算得出,食品價格可能會大幅上漲37%,對于窮人而言這一數字更是被放大。世界銀行(TheWorldBank)總裁馬爾帕斯(DavidMalpass)表示“世界正面臨一場由俄羅斯對烏克蘭軍事行動引發的糧食危機帶來的人類災難”。他警告說“食品價格創紀錄的上漲正在使數億人陷入貧困,這是一場人類災難,意味著營養下降,但對于那些對此無能為力的政府來說,這也成為一個政治挑戰”。 馬爾帕斯指出“它影響到所有不同種類的食物,包括油類、谷物和其他玉米作物,小麥上漲時它們也會上漲”,而解法需放在增加世界各地的肥料和食品供應上,同時為最貧困的人提供有針對性的援助。 主要化肥生產商YaraInternationalASA的首席執行官SveinToreHolsether稱,現在出現了嚴重的全球糧食危機。他表示,就算烏克蘭現在恢復和平,重建支持全球糧食業的供應,仍需相當長的時間。 在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之際,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執行干事大衛·比斯利(DavidBeasley)說,俄羅斯堵截烏克蘭糧食出口,是向全球食品安全宣戰。我們已經在面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糟糕的糧食危機。他說:“當你發覺有4億人依靠來自烏克蘭的糧食糊口,而你關閉了供應,外加肥料問題、干旱、食品價格、燃料價格,我們看到一場地獄風暴在籠罩著整個地球?!?世糧署首席經濟學家哈山(ArifHusain)表示這是一次不必要的巨大沖擊。 部分國家的出口禁令將加重糧食危機 近幾個月來,馬來西亞消費者目睹了雞肉價格飆漲,一些零售商實施限購措施,定明顧客能買多少雞肉。馬來西亞總理伊斯邁(IsmailSabriYaakob)5月23日星期一表示:因國內自身供應不足,將停止出口每月多達360萬只活雞,直到國內價格與產出穩定為止。伊斯邁在一份聲明中說,政府首要照顧的是我們自己的人民?!?鄰國新加坡的雞肉供應有近三分之一來自馬來西亞,當地恐怕將受此政策重擊。幾乎所有活雞都是先進口到新加坡,再屠宰冰鮮。新加坡食品局鼓勵消費者購買冷凍雞,同時采取行動勸阻搶購。食品局的聲明說:“雖然冰鮮雞供應或會受短暫影響,但仍有冷凍雞供應可補充不足。我們也建議消費者只采購其所需數量?!?印度總理莫迪曾經表示,如果世界貿易組織允許,印度可以從明天起就準備好為世界提供庫存糧食。但依靠小麥為主食的印度因應熱浪侵襲導致國內小麥價格升至破紀錄高位,新德里政府下達出口禁令,禁止小麥出口,國際小麥價格隨即再次攀升。在其他主要谷物生產國受干旱與洪澇災害威脅、俄烏戰爭爆發之際,全球糧食專家本來預期利用印度的供應來補充烏克蘭的缺欠。 在馬來西亞宣布將從6月開始削減肉雞出口、印度禁止小麥出口的同時,印尼停止讓棕櫚油銷往海外,以平抑國內食油價格。從加工食品到肥皂,棕櫚油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最近幾周,因為印尼下令停止棕櫚油出口數周,導致國際棕櫚油價格也都飆漲。這道禁令已經屆滿。 參考2007-2008年糧食危機的經驗,可以預期更多國家將予以仿效。這將讓糧食危機愈演愈烈。 一些農業專家認為,“食物民族主義”恐將在亞洲興起。但這些出口禁令只屬于暫時性,而非全面的食品民族主義。政府頒布這樣的限制,因為他們覺得應該優先保護其公民。不過,這是對食物價值鏈相連性的最佳詮釋。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在該國人口所需的一切食品需求上自給自足。
  • 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產業園區發展方向 12/07.2022
    01 產業園區發展外部環境 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三高三低”特征顯現,對中國經濟可能構成較大的沖擊和風險。預計未來10年內增速將逐漸下滑至5%以下,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突破。國際國內產業規?;D移不斷擴大,國家經濟發展模式向內需型轉變,提供了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良好契機。同時,中國多數工業園區已經從政策競爭向產業鏈競爭、綜合環境競爭轉變,全國各地在好項目、好資源方面爭搶激烈,大城市虹吸效應明顯,后發地區在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 隨著我國步入城鎮化建設后半程,建設重心從“功能導向”模式向“人本導向”模式轉變,對城市布局、產業發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服務供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齡化、少子化與工程師紅利交織進行,城鎮化和逆城鎮化共振,鄉村振興、大健康等產業等都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關注點。 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5G等戰略新興產業迅猛發展,云平臺、數據中心、物聯網、智能終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速,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步伐加快,不斷催生出新產業、新業務、新模式。先進制造業、戰新產業、現代服務業高速發展,已成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主戰場,產業鏈、供應鏈國產化、高端化成為未來發展方向。 02長三角一體化背景、 發展階段、政策內容 長三角地區主要由江浙滬皖四個省份組成,以27個城市為中心,土地面積22.5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2.3%,人口12.4%,GDP占比卻高達20%,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鎮。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目的就是打破區域發展行政限制,走城市群發展的道路,我國已有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環渤海、中部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區域一體化發展經驗,與以往城市群建設自上而下的推動方式不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雙向互動,自發效應和推動作用明顯。 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階段:1997-2000年為信息交流階段,城市間互通信息,明確合作領域和突破口;2001-2008年為專題合作階段,主要城市每年均有專題合作會議和項目簽訂;2009-2019年為共同市場階段,2018年11月,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政策內容:近年來長三角一體化政策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內容: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建設、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加快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更高水平協同開放。 政策效果:長三角一體化開始后,出現了經濟增長速度和效率提高的趨勢,產業轉移方向上表現明顯,例如長三角地區信息產業發達,2012年左右主要集中在蘇南、上海、杭州灣地區,2018年以后,由上海、蘇南地區帶動整個長三角地區,向蘇北、皖東地區拓展,沿海經濟向內陸地區轉移趨勢明顯。 03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 產業園區發展方向 總體來看,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有利于避免城市間的同質化競爭,構建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長三角主要城市產業基礎雄厚、層次高,總體定位和發展方向各有側重,例如:上海擁有巨大的資本優勢和政策紅利,高端制造業發達,不僅是全球金融中心,也是我國重要的窗口型城市;杭州是世界“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寧波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蘇州、南京是全國先進制造業中心;南通致力于通過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打造江蘇沿海新興的區域樞紐港。長三角產業園區在發展階段上也有明顯差異,上海的開發區已全面進入總部類和研發類園區的階段;江蘇和浙江的開發區正在向總部類和研發類園區轉型的過程中;安徽的開發區發展水平不一現象明顯,需進一步提升整體發展質量。另外,長三角半數以上的城市將醫藥制造、汽車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作為主導產業或優先發展產業,在細分產業選擇上有一定錯位性,小到芯片、大到飛機,長三角正在形成一種平行的分工協同關系。例如:2017年,上海華虹集團投資100億美元在無錫建設集成電路研發和制造基地;2018年,阿里新成立的平頭哥半導體公司落戶上海張江科學城,三省一市在芯片領域的合作結出碩果。 從構建全球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中國在2014年后成為亞太地區產業鏈中心,隨著中國嵌入全球產業鏈中,如何通過長三角一體化產業鏈整合,達到引領全球產業鏈是最重要事情,中央提出雙循環,站在長三角的角度,就要把長三角的產業鏈打通,以帶動全國的產業鏈,未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破行政格局的趨勢會更加明顯。圖:長三角主要城市主導產業匯總 開發區具備產業、創新、開放合作三種功能,是實現產業協同、創新協同、開放協同的重要載體,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對區域內產業園區發展提出三點建議: 一、找準定位,夯實基礎:搭建順應國家政策導向、技術發展趨勢,又有利于發揮本地資源能力優勢的現代化新興產業體系,夯實基礎、做強主導產業,引進培育更多成長性高、爆發力強的企業,圍繞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鏈上下游集聚。 二、協同聯動,謀求合作:借助長三角打造“園區聯動、項目聯動、產業聯動、功能聯動”的新型園區合作模式,謀求跨省域、跨城市的產業合作和資源共用,加強園區產業規劃、政策、項目等對接,通過“鏈+鏈”融合、上下游配套等多種模式,揚長補短、錯位銜接,不斷提升自身在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中的分工層級。 三、構筑聯盟,開放創新:合力構筑創新聯盟,利用優勢地區人才資源和科研資源,強化研發攻關、設施建設、成果轉化,打造創新共同體,在對接科技資源、強化招商服務、推動體制機制改革,開發區運營模式和利用外資,園區企業引進戰略股東、智力服務機構等方面加強創新。
  • 國有控股混改企業的公司治理提升 12/07.2022
    混改企業公司治理背景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突破,是打造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對于混改企業而言,如何建立科學高效的公司治理模式,對企業實現混改意圖并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旄钠髽I大致可分為國有控股與國有參股兩類,對于國有控股混改企業,不同的股東背景導致多方在公司治理體系建設的認知與實踐上即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異化。一致性是指公司治理的合法合規這個大前提是多方股東的統一認知。但在合法合規下國資股東與民營股東對于公司治理合情合理的認知與訴求存在差異化。國資股東更為重視公司治理體系實操中的程序與過程,民營股東則更為重視公司治理體系下決策的效率與效果。差異化的認知必然會導致多方在公司治理體系建設的實踐上存在不足之處。如何在公司治理體系建設中將合法合規合情合理統一起來,是當前混改企業公司治理體系建設的關鍵要素。 二混改企業公司治理主要存在的問題多方股東對于公司治理的認知與訴求不同,必然會導致在實踐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1、?責權劃分不清晰:混改企業按照公司法要求都設置了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治理體系組織健全;但不少企業的董事會或執行董事與經營層的責權劃分不清晰,董事會對于經營層要么放權不足,管控過嚴;要么監管不夠,任由所為。2、?三會運行不規范。三會運轉是基本要求。但不少混改企業由于股東重視程度不夠或是管理不到位,導致在三會運行上存在會議次數不符合要求、會議程序不規范、會議決策不完善等問題。3、?三重一大不完善。對于國有控股混改企業,三重一大也需要按照國資委要求嚴格執行。但在實踐中一些企業針對三重一大事項缺乏總體規劃與進一步細化,既未形成清單,又未在制度、程序層面進行規范。4、?黨建工作不落地:表現在一些混改企業雖然在形式上已落實“黨建工作進章程”,但在具體落實“黨組織決策前置程序”、黨組織重大事項決策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5、?制度體系不健全:一些混改企業疏于制度體系建設,存在制度體系不規范,制度體系的關聯完善性不夠好,部分制度存在與實際不符的現象。 三對于混改企業公司治理提升的建議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總體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公司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國有出資方強化以出資額和出資比例為限、以派出股權董事為依托的管控方式,明確監管邊界,股東不干預企業日常經營;依法保障混合所有制企業自主經營權,落實董事會對經理層成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等職權。1、持續強化公司治理基礎。公司章程是企業的憲法,必須加強對公司章程的嚴肅性和規范性管理,同時強化公司治理的組織建設,加強對董事監事的選拔與履職管理。2、完善三重一大決策體系。國有控股混改企業必須完善“三重一大”決策體系,厘清黨委、董事會/執行董事、經理層/總經理權責邊界,授權合理,監督有效。3、充分強化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國有控股混改企業必須立足于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明確黨組織在決策、執行、監督等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4、切實規范公司三會運行管理。進一步提升三會一層’的專業性以及相互的權力制衡。加強監管部門或上級單位對于混改企業的對‘三會一層’的監管考核。
  • 識人那點事 12/07.2022
    01 看品德 品德即道德品質,是指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范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或傾向。 一個有道德的人應該對身邊的人充滿愛意、講仁義、講誠信、講禮貌。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彭玉麟堅持幫助出去避難的朋友看店鋪,直到朋友逃難歸來后,他才離開。當曾國藩聽到這個故事后,覺得彭玉麟很講誠信,非常欣賞他的品行。雖然當時彭玉麟只是個落魄的秀才,但曾國藩并不介意,三番五次邀請他加入湘軍。后來彭玉麟沒有辜負曾國藩厚望,先是創建湘軍水師,歷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等官職,后來與曾國藩、左宗棠并稱大清三杰,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稱中興四大名臣。 02 看志向 志向指人們在某一方面決心有所作為的努力方向。一個有為的人,他通常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并為實現它而不懈地奮斗。企業需要這樣的人才,他們將是企業的發展核心動力源。那些沒有遠大志向的人,通常是得過且過,小富即安。這樣的人不會給企業創造太多的價值,他們只能做些輔助性的工作。 03 看興趣 興趣以需要為基礎,需要產生動機,動機導致行為發生。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于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并注意探索其奧妙。從興趣可以反應到他內心世界。高雅、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陶冶人情操、擴大胸懷,激勵進??;低俗、不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使人墮落、頹廢,甚至滅亡。曾國藩有個弟弟叫曾國華,雖然才干很高,但吃喝嫖賭,不拘小節。據野史記載,一次留宿小寡婦家,貽誤軍情,導致全軍覆膜,死于安徽三河鎮。觀察一個人的興趣,便可以預測其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04 看小事 以小見大。古人云:“不積小流何以成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善于從小事情識人是一個領導應該具有的智慧。曾國藩手下有一員大將楊岳斌,當他還是水師的一個小頭目時,無論是春夏秋冬帶兵訓練,總是穿著短衣、短褲,穿鞋不穿襪子。曾國藩看在眼里,認為日后他必成大器,可以委以重任。后來楊岳斌真的成為晚清重臣,歷任湖北提督、福建陸師和水師提督、陜甘總督。有一些公司在面試時也設置一些考核“小事”的環節,很多參加面試候選人紛紛“躺槍”。 05 看相 通過觀察分析人的形體外貌、精神氣質、舉止情態等方面的特征來測定,評判人的稟性和命運。據歷史記載,曾國藩是個看相的大拿。在一些關于他和部下談話文獻中,他記錄下談話者的五官長相、身材高矮胖瘦、氣色、神態等特征,并標注寫有:“此人可用”、“此人可重用”、“此人不可用”、“此人提防”等詞語。這說明了曾國藩比較會看相。他看相有“六大"秘訣。 第一?正邪看鼻眼 好的鼻子是端正、厚實、圓潤,是正人君子。鼻子歪、干瘦、有斷紋的都不好。眼要看眼神、眼光和眼珠方位。眼神散漫、漂浮都不好,要凝聚才好。眼光為青光、淡光、白光都不好,要光亮。眼珠方位老是向上,表示這個人比較傲慢;眼珠老是向下,表示這個人城府太深;眼珠老在左右移動,表示這個人心神不安寧。 第二?真假看嘴唇 好的嘴是厚實的、大的,嘴角是翻,唇是紅潤,表示實誠。如果嘴是歪的、圓弧、薄的、沒有血色的,多半是不實誠。 第三?主意看腳跟 這個人有沒有主意就看腳跟??茨_后跟厚實不厚實、腳筋粗壯不壯。如果腳后跟厚實、粗壯說明這個人比較有主意。 第四?功名看氣宇 氣宇并不是長得漂亮和長得帥,而是外在的表現和內在的精神形成的,給人的一種感覺。 第五?事業看精神 具體做事情的一定要有好的精神狀態,特別是高管、中層干部要精神飽滿,有使不完的勁。我們敬愛周總理精力旺盛、日理萬機,可以幾天不睡覺。很多成功的企業家也總是精力充沛。 第六?條理看言語 看這個人邏輯思維如何,從他講話中就可以判斷。言語并不需要多么華麗、多么動聽,主要是有條有理、有理有據。 總言之,識人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我們能掌握一種方法就可以。
  • 流程與執行 12/07.2022
    1 沒有流程不行 公司經過幾十年的歷練和積淀,在科技、管理、隊伍、文化等諸多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很多經驗都停留在“師傅們”的腦海中,沒有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整理,在實踐中更多的是用“師傅帶徒弟”的方法把這些經驗傳承下去。 沒有流程,這些多年積累的管理經驗無法固化和升華;沒有流程,規章制度無法有效落實,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會因人的變化而隨意變化;沒有流程,可能會導致部門職責定位不清、界面模糊、責任主體缺失等,出現“扯皮”、“推諉”等現象;沒有流程,上下級、同級間信息傳遞不暢,難以提升公司執行力;沒有流程,無法積極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為公司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正是基于公司管理現狀及集團公司管道大發展的形勢的迫切要求,在姚總的指示下,結合多年的內控體系、QHSE體系建設經驗,于2008年啟動全面業務流程梳理工作。就是通過把公司經營管理上涉及的所有業務流程識別清楚,描繪成流程圖。再用兩年左右的時間結合公司發展實際不斷對其進行完善,以后各項工作都按規定的流程辦,在公司建立一個清晰明了、運轉高效的工作秩序。 2 再完善的流程也需要執行 流程就是規范各項工作行為,“流程的價值,在于能規避些人性的弱點”,使公司的各項業務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 流程的意義簡單說起來,就是可以使公司有沒有誰,都照樣玩得轉。例如,一個員工,如果憑自己的經驗去做事,他可能會做得很快,但有可能會做錯。以經驗辦事效率雖很高,但有效性為零的幾率也非常高。因此建立流程的同時,也必須加強流程的執行力。 從整體上看,跨部門的流程執行起來會存在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存在部門職責界面不清、部門間信息不暢的情況時,這個時候就一定要知難而上。必須打破部門與職能的界限,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各部門不能只關心自己部門的工作,而忽略了整個流程的連貫與完整。 當然,在強調堅決執行的同時,需要梳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與流程建設緊密結合,實現流程、執行、流程優化完善的螺旋形交替上升,發現和解決業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方可實現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 在一個自由的空間起舞 12/07.2022
    朱自清的《匆匆》里有這樣一段話:“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如此看來8000多個日子好像也不過如此,可以什么都沒有,只有滴在時間里的回音。25年,9000多個日子,卻讓一個企業從初步創業走到了行業的領導者地位,“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但北大縱橫卻一直走在時間的前頭。一個人,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應該是他的氣質。氣質是內在的東西,歷經時間,才能顯示出其特有的魅力。一個企業,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應該是他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核心競爭力不是專有技術而是對人才的集聚力。人才的集聚以及由此產生的創造力,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企業集聚力的表現就是搭建一個讓每一個有才華的人都能充分展示的舞臺。北大縱橫企業文化里有一句組織理念是“像家庭一樣溫暖人,像學校一樣培養人,像軍隊一樣要求人”。這種文化吸引了很多有識之士、有志之士投奔他而來??v然或因時間長短,或因性格不合,或因志向不同,各路才俊對北大縱橫的是非評判亦有不均。但北大縱橫確實搭建了一個自由的舞臺,為具有管理咨詢才能人士提供了施展才智的空間。如今這里人才濟濟,他們大多畢業于國內外知名大學,以MBA為主,從實戰走向卓越的管理精英多達千余人,覆蓋管理咨詢各個領域,可謂中國最具運作實力的咨詢機構,2024年人才規模更將達到數千人。正如德魯克所說:代表性的公司并不是統計學意義上的大多數。也就是如果想了解企業管理的未來趨勢,不應從具有統計意義的大多數相似企業身上尋找答案,真正的答案往往隱藏在少數非典型企業中。蘋果、谷歌以及其他互聯網企業正在實踐著革命性的開放式業務模式,他們也許體現了非統計學意義的代表性,這些企業在開放式業務模式下也許正孕育著企業成長的新方式——平臺化組織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新勢力。但是平臺化組織可能不僅僅出現在互聯網行業,一些非互聯網行業的公司也呈現出平臺化的傾向——雖然他們之間的聯系是隱秘的且在形式上并不具有一致性。平臺化的組織并不是組織結構模式變革,他更應被看作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平臺化組織雖然也從事通常的業務經營,但其業務經營模式已與傳統方式相去甚遠,構建、維護、發展具有開放性、擴展性、持續性的平臺——不論是產品平臺、資源平臺還是營銷平臺,并不斷擴大平臺規模和品質成為平臺化組織的主要經營模式。也就是平臺化組織除了發展業務,更為重要的是經營平臺,并通過與業務的互動不斷在規模上和質量上優化平臺?,F代職場中,人面臨著種種壓力,尤其是生活在北上廣深這樣一線城市中的職場人士,如果能找到一個可以提供真正“自由”氛圍的工作平臺,我想這是一件值得讓人欣喜的事情。從這點上,我覺得在北大縱橫工作的人無論身感何種壓力,他有一個幸福的根源不會改變,那就是精神獨立且自由。因為北大縱橫基本上能為他的員工創造一個真正寬松自由的工作環境——充分表達思想的自由、不受上級行政命令安排的自由、選擇休息和工作時間的自由……因為無論你在哪家企業你終歸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滿,但是這種不滿能讓你充分表達且不影響你在業務能力上發展的,可能只有北大縱橫?;蛟S這里也有或多或少的管理你不認可,但只要你有足夠的業務能力,這個舞臺終將會讓你發光。在北大縱橫,無論你是公司領導人,行業中心總經理,還是咨詢顧問或是行政后臺人員,都可以在你所負責的工作領域內發表你的見解和認識,尤其是在項目運作過程中,項目上每一位成員,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對咨詢方案的認識和判斷。項目總監、項目經理并不會因為你是助理咨詢顧問就不讓你發表意見,或者不重視你所表達的合理建議。因為,在北大縱橫,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之所以得到伙伴們的尊敬,除了你的專業能力以外,更主要的就是你能充分理解并接納他人的合理建議,而不是因為你有某種所謂職位所賦予的權限,況且北大縱橫除了項目的總體把控職能外,本身就沒有賦予項目經理多大的行政管理權限。也正是由于每個項目上,咨詢顧問們都能充分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我們的項目質量才能得到保障,咨詢顧問們的價值才得以體現。在北大縱橫的管理上,公司每一項制度的更新、每一項變革的出臺,都會征求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還要在領導人企業微信辦公群中公示24小時,達不到一定支持率的制度或變革就會被取消。這樣,在公司決策過程中,每名員工都可以在公司數字平臺發表個人的建議,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管理見解。這種思想上的自由,恐怕在中國,甚至是在世界上的公司中都很難找到。北大縱橫之所以給大家這樣的自由,是因為知道咨詢行業屬于典型的智力服務行業,對知識型員工的管理要采取與傳統行業不同的管理方法,寬松自由的工作環境和文化氛圍,就是一個最獨特之處。路遙知馬力,山高人為峰,作為行業先行者和創新引領者,北大縱橫在孜孜不倦不斷探索前行的道路上,雖擁護者多,但也難以避免出現一些因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帶來的抱怨甚至指責。但是只要我們秉持初心,誠信以待,我們堅信終將持續產出更多價值回饋給所有與北大縱橫一起同行的人!
  • 天條——縱橫的價值觀 01/07.2022
    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卓越,有三個關于企業文化的問題要回答: ? 一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價值觀建立了多久?其絕對時間是幾年還是幾十年,相對企業歷史來講價值觀的司齡是多少? ? 二是有多少員工了解價值觀。這個“了解”不僅指背得出來,還必須能闡述價值觀的內涵,能夠用身邊的故事舉例說明。 ? 三是企業中發生的事情是否都能經的起價值觀的檢驗,是否有違背價值觀的地方。 ? 用這三個問題捫心自問,可以發現北大縱橫的價值觀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起來,成為縱橫人的不二“天條”。 ? 我們北大縱橫一次創業期提出合作、創新、敬業。二次創業期提出誠信。2006年元旦活力營討論中又添加了一個詞:專長。 ? 從價值觀形成和推動的方式,可以看出縱橫前進的足跡。在一次創業期,我們沒有多少業務和員工,對咨詢行業的了解也不深。坦率的說,合作、創新、敬業的提出也像所有初創企業一樣存在不可避免的相對草率。但恰如曾經共患難過的家庭、朋友一樣,我們已經彼此難以割舍、難以分離。 ? 二次創業期“誠信”的提出理由就相對成熟了。當公司的人員組成是由血緣情、老鄉情、戰友情、同學情緊密聯系時,大家彼此了解,誠信不是問題。但當公司做大了,要凝聚五湖四海的杰出人才,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就必須突出強調“誠信”,可以說“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 ? 在三次創業期,在2006新年鐘聲敲響的第一天,大家首先從個人感受,多角度的重溫了我們的“合作、創新、敬業、誠信”對每個人、對項目、對縱橫成長的影響。最后又用頭腦風暴法提出增加的備選項:“專長”、“責任”、“平等”,再用排他法去除的方式,經熱烈討論確定增加“專長”為核心價值觀。因為大家有一個共識:隨著咨詢業的成熟、客戶水平的提高、業務規模的擴大,合伙人和咨詢顧問能力的差異化定位已經必須在縱橫提上日程。對個人而言要在掌握相對寬泛的知識基礎上,對某一類項目具有獨到的經驗,也就是要有“絕技”。對公司而言要建立數據庫、要形成方法論,要具備與行業領導者地位相符的技術優勢,也就是要能“絕塵”。這些都需要首先在價值觀層面達成共識。同時配合“專長”這一價值觀落地的還有一系列舉措:如按收入的1%劃撥研發經費等。 ? 核心價值觀既幫我們指明了方向,又是我們永無止境的追求。所以價值觀是方向,是底線,是基本法,是天條。如果出現價值觀相違背的人和事,我們一定嚴肅處理,毫不姑息。同時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在同一方向上,不同的人達到的程度不同,我們要給予理解和引導。比如對“敬業”,遠的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近的有鐵人王進喜奮不顧身跳進泥漿中用身體攪拌,我們可能不會遇到這些工作狀態,但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因此對價值觀既要追隨又要追求。追隨是方向,追求是程度。方向決定對錯,程度評定強弱。 ? 價值觀經過醞釀提煉、傳播周知后,員工是否按價值觀做事,最重要的還是看上級能否垂范,能否身先士卒做楷模。我一直記得我們一位合伙人幾年前發給我的短信,他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碑斘颐恐芄ぷ?00小時,一周當作三周用時,我想大家最少的也會工作50個小時吧。 ? 裴多芬唱出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我說身體誠可貴,榮譽價更高,若為原則故,二者皆可拋。
  • 時局下的管理思考 01/07.2022
    2022年的春天,對于多數的國人來講,大都活得不輕松。疫情的卷土重來,雖不至于鋪天蓋地,但防不勝防卻已然是現狀。核酸不離手,口罩不離口,已成為標配、居家、出行、教育、求醫,似乎所有的基本生活便利,一時之間均已成平安的最高標準……這還僅僅是百姓之慮,而對于大多數的經營人士來講,更可以用憂心忡忡來形容了:市場環境的變化?業務的維持與增長?資金周轉?人員的穩定與成長?這些已成常態化的發展壓力,在疫情的催化下,多數已成為企業刻不容緩的經營壓力和矛盾沖突…… ? 據北大縱橫近期宏觀經濟日報的數據分析,相比于去年第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回落3.8個百分點,除煤炭開采、石油開采的利潤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89%、151%,偏中下游的汽車制造、農副食品加工、通用設備制造等行業則下降明顯。供給不暢、需求不振、成本上升等原因對中下游工業企業造成了較為明顯的沖擊。整體來看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達到了84.07元,同比增加0.56元,有加速上升趨勢。同時,企業銷售遇阻,庫存高位運行,尤其是中小企業成本壓力更大。 ? 如果再放眼全球看,競爭及對抗將更加嚴峻,中美兩國再也回不到原來的關系上,而且美國自身的經濟策略、金融手段對我們的影響巨大,經濟下行的趨勢,恐怕不是一個短周期能帶過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吾輩雖有報國之志,但唯有做好分內之事,略盡護國之心。 ? 經濟下行的環境,所有的企業,誰都難以避免,如何面對,對組織、對個人都至關重要,真正能變“?!睘椤皺C”的,筆者認為或是被演繹出的,或是靠“運氣”使然的,多數企業則是靠“挺”的,同時要審視時機,捕捉新需求,融入新的發展期。而這期間考驗企業的因素,可能各有不同,但筆者認為,對那些成功過的企業家、及高級管理者們的心態考驗將是最為關鍵的。沒看錯,就是“心態”。長達幾十年的高速成長期,不僅鑄就了經濟的輝煌,更是造就了眾多的行業大咖,甚至是神一樣級別的精神領袖。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指點江山”的管理風格。甚至堅信“無所不能、人定勝天”就是自己成功的人生信條,因此,面對新的環境,如果不依勢調整步伐,積蓄自身實力,依然輕者冒進,甚至不惜被虛名所累而透支企業的積累,對組織自身、對員工、甚至對行業都將帶來巨大損失。 ? 筆者從事管理咨詢多年,所經所見更多了一些人生閱歷,有些不成熟的思考,僅供各位參考: 識局而生 也許各位都已察覺,最近很多名人都看不見了,還有很多行業“之父”、“首富”也都“翻車”了,甚至時常有自媒體瘋傳,某隱形富豪不見了……我們沒必要論其們的是是非非,但不可否認的是,樹大招風、禍從口出是難逃之責,那么,已經習慣于各種“秀”的企業掌門人們,不論你是否喜歡拋頭露臉的感覺,還是為了企業揚名而不得不隨潑逐流,而到當下的環境,是否應該重新考慮,企業家營銷的方式?再有,我們似乎有時間了,可以重新理性的思考下,自身企業能否挺過這一周期,靠什么挺過?回顧過去的光輝不難發現,時代洪流之下,經濟的崛起,必然帶來海量業務的云集,剛性需求下,造就成功企業的、成功企業家的關鍵因素也許就是那么幾分運氣+機緣巧合,如房地產行業。不僅行業大咖云集,甚至在一線城市,因房而富的群體不在少數,成功人士比比皆是。然而類似的成功,是時代的成功,還是時代賦予的成功,經營者是否應該重新反思,究竟是天功還是己功,企業成長的后發機緣依靠何為?而低調前行,是否為經營者們重新修煉的前提心態?要有意識地考慮自我設限,要將自己重新納入“凡塵”,特殊時期,人們對于居高臨下者,將不再盲目膜拜,而組織里的爭端,也不會像以往那樣,因“碗”里有足夠的利益而和而不群,也許會讓矛盾升級,因此,經營者的修養、底蘊、甚至妥協,是保證企業穩定的最佳方式。所限者唯欲望也,或權欲、或利益、或名欲,如果這一切,不能完全從心底釋然,至少要學會等待及忍耐…… 內重于外 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在于“提供價值”,疫情過后,一大波行情會集中在供應鏈整合上,因此對于涉及其中的組織,將是一個難得的窗口期,自身的系統化改進、數字化建設,將是關鍵。而對于多數企業來講也是不可多得的調整期:產品開發、研發升級,數字化建設……當然這一切來源于“組織投入”,已經習慣于掙快錢的企業會有較大的思想斗爭,但事實將是,你的競爭對手一定會做的,勢弱者先求變永遠是不變的真理。重新思考組織的管理機制,應對此波周期,要多建立中長期的激勵機制,至少核心的高層要涉及其內。更為關鍵的是,要將自己的利益,同樣中長期的模式中,才能讓核心屬下認同,并同舟共濟。市場不好,更容易抱團。而疏于情感管理的組織,更應該要重修愈發僵硬的組織壁壘,以建立中長期激勵體系的核心思想,盡可能多的將中高層等核心人才融入到長期其發展。 重塑精英文化。不經歷風雨,難見彩虹,這一點,不僅僅是只對個人,對企業的成長同樣需要。百戰之師令人敬畏,前提是要經歷百戰,成功企業更需要“經歷”,雖不至刀光劍雨,但斗的是私心、更斗的是己心,這種“斗”,需要各種場景下的磨煉,因此,特殊時期,形成的經營者文化,是有人格魅力的,不僅有觸摸感,更是組織成功的靈魂。前提是,經營者將自身的言行,要完全嵌入“文化”當中,進而影響及塑造身邊核心團隊共同踐行,一直綿延滲透之脈絡深處。 ? 最后,我想用《寒窯賦》中的經典,與各位共勉: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扇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騰達……
  • 發展技術創新業務——國有企業必然的責任擔當 01/07.2022
    國有企業 擔當技術創新業務發展的必然性 在當前中國經濟大形勢下,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中國經濟實現從要素投入型向技術創新型轉型。當下進入技術創新主導階段,需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帶來技術創新業務發展,從而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在全球經濟中占得新的份額。在過去四十年的發展中,民營企業在要素投入階段的市場中勇于拼搏,成為中國經濟的弄潮兒,為促進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擔當了相當大的貢獻。技術創新階段企業投入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需要企業有長遠的投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這需要企業有廣闊的國際視野,有雄厚的資金實力,產業發展的洞察力。在中國的企業群體中,少部分優秀的民營企業具有這樣的能力,但是大部分民營企業由于規模實力不足,以及經營者經歷眼界限制,更多以傳統模式經營,采用規模優勢、成本領先的競爭策略為主,技術領先的差異化則很少成為其戰略選擇。這從改革開放三十來以來成功的部分民營化企業的可以看出來。包括聯想、海爾等在內的一批當年的明星企業,都走上了大規模、低成本、薄利潤的大廠之路。甚至當前當紅的互聯網平臺企業,也不約而同地走了上以互聯網資產規模投入、市場搶占資源投入的傳統競爭模式。雖然目前中國實現一定的市場資本化,由于資本市場短期逐利的弊端,不太可能推動中國民營企業走上技術創新的發展之路。中國經濟的技術創新轉型責任,不可避免的需要由國有企業來擔當。一來有國有企業應該也必須承擔這樣的責任。國有企業的資本屬性決定了其應該為國家經濟發展做貢獻,國有企業在國家經濟成份中的大份量占比也決定了國有企業與中國經濟是興衰與共命運相連。二來國有企業具有進行技術創新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條件。從企業規模實力、資本力量、人才等方面,國有企業都有相應的條件。從規模來看,中國國有企業在世界五百強中已有133家上榜;從資本市場來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市達20萬億;從人才來看,國有企業仍然是人才的主要流向單位。當前對眾多國有企業而言,如何開展技術創新業務,實現新的增長點,確實是一大管理難點。國有企業常見的技術創新業務開發模式,靠一個大項目投資來實現,或者靠某位領導的大力關注和支持來實現,未能形成一個技術創新業務創新的機制。就算某個業務開發成功了,很難復制。關鍵人員一變動,技術創新業務可能就石沉大海。技術創新業務在企業實際中,推進也是難題重重。技術創新業務人員往往是嘗新的,人員來自技術部門,本身管理能力就有欠缺,需要在內部推動業務的全價值鏈變革,難度可想而知。國有企業 技術創新業務發展的問題與難點國有企業新技術創新業務難以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1.缺乏技術創新業務開發的戰略支撐。大多國有企業的戰略制定往往最關注的是財務目標,對具體業務的規劃相對粗放,有方向無路路徑,有目標無資源投入預算。導致在實際執行中,對技術創新業務的關注不足,資源投入不足,缺乏過程管控。2.對技術創新業務投入不足。技術創新業務投入往往短期財務收益不明確,需要通過節點的業務目標來判斷其投入價值。國有企業出于謹慎決策考慮,寧可不犯錯,也不冒風險,往往從財務角度來衡量,否決技術創新業務投入,從而導致技術創新業務發展缺乏持續動力。3.缺乏技術創新業務發展相應的組織和流程體系支撐。沿用老的方法來管理技術創新業務,導致在技術創新業務發展中責任不清,反應遲緩,不能適應技術創新業務的靈活決策需要。需求變化頻繁,需要的決策點多,決策頻繁,企業的實際反應慢。技術創新業務開發面臨系統的全新內容,在各個職能上需要要相應的配合。不同部門的理解不一致,導致在實際運行中,技術創新業務不能得到及時的支持,內部扯皮,效率低。4.缺乏及時的風險分析和應對措施。技術創新業務與成熟業務相比,面臨的環境情況不同,風險不一,套用原來的風險決策方式不適應。采用原來的風險標準來管理技術創新業務,導致束手束腳,不能對市場及時反應。5.?技術創新業務過多依賴技術導向,關心產品的技術實現,而不關注市場和客戶導向,導致技術創新業務從誕生那一刻起缺乏市場競爭力。6.激勵機制不足,無法激勵國企員工對技術創新業務的動力。有的國有企業在考核激勵中仍沿用過去行政管理下的平均主義和和人為評價為主,缺乏業績導向,導致不犯錯為王的思想,對于有風險的技術業務避之不及;有的企業考核中開始關注經濟指標,但是對不能短期產生財務收益的技術創新業務則缺乏相應的考核激勵手段。7.缺乏技術創新業務創新的文化環境。國有企業中人才多,但是缺乏內部創業的文化理念環境。對于技術創新業務創新缺乏相應的文化理念認識,從管理層到各部門,對創業文化認識不足,原有文化慣性思維,不能有力支持技術創新業務帶來的理念變革,反而成為阻力。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業務發展之路國有企業要走上持續發展技術創新業務之路,需要以下幾方面的改變: 01 ?戰略上重視技術創新業務開發 企業業務中,有的業務屬于當前核心業務,有的屬于能免帶來企業近期新的增長的戰略型業務,有的屬于未來發展的機會點。對于不同業務的決策要求不同,有的偏重于當期財務回報,有的偏重于一定時期內的財務回報,有的偏重于成本投入與任務達成。要明確技術創新業務在總體戰略中的定位,實現了對技術創新業務的提前決策,有利于為技術創新業務的發展過程決策提供前置輸入。 02 ?對技術創新業務的發展要進行詳細規劃 除了發展目標外,要有實現路徑規劃,有相應的資源投入,和相應的節點目標,明確不同時期的具體可以衡量的任務。這樣有利于高層做出投入決策,以及相應責任部門的執行考核,也有利于不同部門在技術創新業務發展中的協同。 03 要建立技術創新業務管理的從上到下的一體化組織體系 從董事會、一把手到具體技術創新業務主導部門、相關部門,對技術創新業務的相關職責有明確清晰,即有職能部門輔助領導過程決策和監督,又要有明確的價值實現部門的責任擔當。 04 ?要對流程進行相應改進 針對技術創新業務特點,進行流程細化,不同事項不同標準。在保持效率的同時,做到有效的控制。 05 ?對技術創新業務團隊進行打造 建立專項團隊,尤其是要建設具有經營意識和開拓能力的團隊。這個團隊要有別于成熟業務的團隊,具有一定的獨立自主性,給予充分授權授責。給予團隊負責人一定的人事權,選人用人權、評價權。給予經營團隊有別于傳統業務的激勵機制,根據創業階段成果給予當期和長期激勵。當期及時適當激勵,長期用好當前各項國企改革政策,給予制度化長期激勵。 06 ?構建技術創新業務創新文化 在公司整體文化里,給予技術創新業務一定的空間。在技術創新業務相關團隊里,給予一定的文化管理空間,允許和鼓勵構建適應新業務特點的文化。
  • 2017年中國制造業的日子會好過嗎? 12/07.2017
    ? 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國經濟依然一路高歌猛進,世界地位穩步提升。財富500強中國公司的上榜數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10家(含臺灣企業7家),僅次于美國的134家,并且上榜企業的平均收入和利潤為571億美元和32億美元,略超過世界500強公司的平均水平。 2016年9月PPI同比增長了0.1%,結束了自2012年2月份以來的將近5年的同比下滑,并且在2016年的最后3個月保證了持續的增長,PMI也從10月份開始一路攀升一舉超越51大關保持到現在,制造業開始小幅擴張有效緩解了經濟通縮的壓力。這得益于供給側改革取得成效以及國家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多余的貨幣開始被趕向實體經濟。 當然這里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世界500強中國103家企業中,總利潤的55%達1816億美元被10家銀行拿走,而美國上榜的8家銀行也只拿走了20%的美國企業利潤總額,如果再減去5家保險公司以及3家房地產公司,留給實體經濟的利潤總額就少得可憐了,低于世界500強平均水平。這一結果也可以從中國500強排行榜的數據得到驗證,過去一年中國500強制造業的數量從328家下降到287家,很多A股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潤買不下一線城市的幾套房。 中國經濟脫實入虛的趨勢已經引起決策層的關注。剛剛過去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將振興實體經濟列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 所以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2017年依然是充滿內部挑戰和外部不確定性的一年,整體環境稍有好轉,關鍵要看您能否抓住以下這些趨勢順勢而為: 1、金屬、煤炭、建材等行業去產能仍是重點,做大已不再重要關鍵是要做強。 2、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為下游企業如家電、消費電子、機械等行業帶來成本壓力,控制好成本防止價格上漲抑制消費成為重點。 3、人民幣貶值隨著央行貨幣政策的收緊將趨于穩定,出口企業需要抓住前期貶值的有力機會快速搶占市場,并做好產品結構轉型升級準備。 4、制造業人力成本上升趨勢不可逆轉,盡快啟動向精益和智能制造轉型計劃,重新設計您的生產流程,首先用機器替換掉那些處于危險和糟糕環境的工作崗位,其次是那些人數最多的崗位。 5、特朗普上臺后貿易摩擦將加劇,剛剛發生的美國對中國鋼鐵產品征收超75%反傾銷稅已經為我們敲響警鐘,出口企業需要做好風險管理機制。 6、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市場,消費需求向中高端轉移,制造業需要在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上增大投入,填補目前每年溢出到國外的上萬億消費需求。 作者:鈕黔,北大縱橫生產運營咨詢研究院院長 來源:北大縱橫
  • 怎樣面對企業中的“橡皮白領”? 12/07.2017
    “橡皮白領”已經成為時尚新詞匯!形象地描述了那些以前被稱做“老油條”的職場混跡者。而現在所說的“橡皮白領”也有些不同于“老油條”,更確切地說是那些對于公司的各種激勵、要求不發生反應的職場人員。 有一次吃飯遇到老同學,他在某知名基金管理公司做基金經理,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崗位。在談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是,他就直言不諱地說:“我認為你們那些激勵都是白扯,對我來說就什么用都沒有。給我漲工資,對我有用嗎?我每天在二級市場上賺的錢或者賠的錢都超過我一個月的收入,給我漲多少錢能夠讓我改變?給我更高的職位,我不需要??!那些所謂領導崗位我一點興趣也沒有!領導也不敢隨便批評我,要靠我賺錢??!我在國內基金經理業績排名中非??壳?。什么公司的制度對我來說都沒有用。你說,你們能夠設計出什么東西來激勵我?” 確實,現在各個行業以及企業里,現在都有許多這樣的白領人員。他們取得了一定的業績,在企業里面也都工作了較長時間,卻以非常漠然的狀況對待公司的事情。那么,他們內心真的已經麻木了嗎?他們真的沒有任何期待了嗎?顯然不是。 這些人之所以成為橡皮人,是他們抵抗外界壓力的一種辦法。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為大量的企業帶來了不斷成長的機會。在這個成長歷程中,大量的人員也通過努力成長起來,并大多在企業內部成為重要崗位的人員,或進入條件待遇較優越的公司任職員,總之,通稱為白領。但是,經濟發展的速度并沒有出現大幅度下降,企業成長變革的需要并沒有減緩,而這其中的許多人員的內心卻發生了變化。無論是自己疲憊,或滿足于現在的位置,或懶于創新固守自己的成功路徑,或缺乏進步的動力與勇氣,或不善于處理更加微妙的人際關系,又或是感覺自己曾經的努力沒有獲得公正的回報,總之,他們的內心都是一種抗拒的心態。但是這種抗拒有不能以真實面目出現,于是就展現出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狀態。 這種狀態的出現,說明企業發展的目標已經不再是這些員工關注的問題。如果業務使命不再是員工內心的強大動力,則所有制度性約束就都會缺乏力量。對于這些橡皮人,首先要從自身在企業的定位開始,讓他們重新樹立業務使命。企業更應該從人本的角度出發,重新梳理企業內部的管理機制,讓價值不再被忽視。其次,企業也應該基于發展戰略,充分盤點自己的人力資源部并規劃好人力資源的梯隊建設。最后,對于那些確實麻木不再尋求發展的橡皮人,也應該采取競聘的方式,不斷更新血液。 作者:岳云雷,北大縱橫文化研究院院長 來源:北大縱橫
  • 共生的餐飲生態體系:餐飲眾籌商業模式解析 12/07.2017
    訂閱“北大縱橫”,與千位咨詢師零距離 =========================== 隨著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實施,中國餐飲必定會結束散亂無序的競爭狀態,在互聯網經濟的影響下,餐飲企業發展呈現兩大趨勢,一是多個大型餐飲連鎖集團會控制大部分市場份額,每個集團會形成諸多小而美的餐飲品牌集群,有著強大的后臺連鎖服務支持體系,對大眾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非常了解,能夠快速進行自身的品牌和產品創新來滿足消費的需求,具備高效的的盈利模式復制能力,對整個連鎖體系人、財、物、信息的控制能力強大,能夠成為餐飲生態圈的主導者,整合多種產業和業態來滿足消費者體驗,現在的西貝等餐飲企業已初具雛形。同時,會形成百家規模的中式米其林星級餐廳,以餐飲大師品牌和尖叫的產品為主導的高端餐飲企業,來滿足中高端消費者的需求,讓中餐成為世界主流的文化餐飲,從而帶動中國餐飲文化的全球化布局。 眾籌這種商業模式的出現,正是站在了餐飲急速變革的浪潮上,傳統餐飲的發展速度、質量、持久性等問題已經擺在了創業者面前,甚至國際化西式快餐品牌在中國遇到前所未有的萎縮和挑戰。如何解決持久性的問題,是餐飲發展的瓶頸。眾籌模式的出現,或許是餐飲創業者的利好模式,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其中的關鍵要素,只有明確眾籌的目的,把握好內涵,才能運用好這種模式,每一個眾籌企業必須回到好以下幾個問題:如何解決餐飲盈利模式的問題?如何解決餐飲眾籌體系控制的問題?如何控制好眾籌的節奏和方式? ▌?餐飲盈利模式設計問題 眾籌的基礎,就是你的項目是真的是可以盈利的,可以為大家帶來持續收益的,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眾籌就成了一個騙局。餐飲業的發展,已經經歷了長期的低水平發展的局面,隨著互聯網基因的切入,諸多餐飲盈利模式的新探索讓大家看到了餐飲持續發展的可行性。一個好的餐飲商業模式,必須是在實踐中驗證是盈利的,必須能夠標準化的復制,才具備眾籌的基礎,不然,后續的風險就是不可控的,就會失去眾籌的意義。餐飲商業模式創新的過程中,餐飲企業清楚自身的平臺定位,那必須圍繞消費者需求來設定企業的產品、服務、環境等核心要素,同時設計線上線下互為融合商業模式,以保證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的提升。 圍繞消費者,餐飲企業必須設計出讓消費者尖叫的產品、服務、環境的綜合體驗,讓自身的文化內涵通過線上與消費者產生共鳴,引導消費者到線下體驗,通過有文化的產品設計打動消費者,更能夠讓消費者參與到企業的管理活動中來,從菜品研發到環境設計、營銷活動、營運標準,無處不存在消費者的意見和智慧,并且通過眾籌等模式分享所帶來的利益,從而增強消費者的粘性和忠誠度。 ▌?如何解決餐飲眾籌體系控制問題 眾籌,首先籌得的是人,優秀的合作伙伴,是眾籌的首要目標。但是,人是最復雜的社會動物,在眾籌過程中,眾籌體系的控制始終是模式發展中的瓶頸。眾多的股權帶來了眾多的意見和分歧,這就要求餐飲眾籌必須事先設定好游戲規則,避免后期的管理失控?;ヂ摼W的開放式文化基因,以及扁平化的組織,為眾籌企業帶來了新的組織思考,如何利用好眾籌的資源,讓大家群策群力,幫助這個商業模式成功。 1、眾籌對象問題: 眾籌不是人越多越好,也不是錢越多越好。眾籌企業必須是一批認同企業價值觀和商業模式的忠實伙伴,不然的話,唯利是圖,利盡則散,難以形成穩定的組織,甚至會因此損失品牌發展的機會。眾籌企業必須通過粉絲管理體系來進行有效篩選和培養,來保證眾籌對象的準確性。大家從認識你到了解你到忠誠你,需要逐步的篩選和培養,不然后續的問題諸多。粉絲管理必須經歷共鳴、共享、共建、共生的一個過程。 ? ?我們只有通過粉絲全生命鏈的管理,才能保證我們的眾籌對象的準確性,才能保證眾籌結果是良性的可持續的: 是否有清晰地價值主張?是否能夠讓目標人群產生共鳴? 是否能夠讓目標人群傳播你?是否能夠把盈利模式讓大家認同并分享出去? 是否能夠建立良好的游戲規則,讓眾籌對象參與到事業中來,成為你的事業伙伴? 是否能夠通過眾籌,形成餐飲產業的生態圈,讓大家在里面都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又互惠互利,持續發展? 2、眾籌管理機制問題: 眾籌是一個集合諸多零散資源形成合力的過程,如果不能有效地分配資源,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就會出現散亂的局面,也會影響到眾籌本身的持續性。一個組織不能把自己的流程機制打開,就不能利用好眾籌平臺的大規模資源,還限于自身狹窄的管理空間內,就失去了智慧集合的機會。眾籌的根本目的是集合大家的資源和智慧,創造屬于大家的事業平臺,所以全服務鏈的管理是餐飲眾籌創業的核心內涵,也是今后競爭的根本。任何商業模式,最后一定會落實到組織層面進行操作,所以必須設計合理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流程、制度、表單來實現組織運行,來保障商業模式的實現。這也是企業知識管理體系的基礎。餐飲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大量引入職業經理人,就必須有準確的游戲規則,把企業的知識管理體系建立起來,避免個體和小團隊影響企業整體的發展,避免出現執行性顛覆的不良后果。 ▌?如何控制好眾籌的節奏和方式 餐飲眾籌必須和企業的生命周期相匹配,不能過早或者過多的透支企業的盈利復制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餐飲創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從產品眾籌逐步延伸到單店眾籌,最后完成整體的眾籌,這種節奏的把握是現階段眾籌企業忽視的問題,往往看上去很好的項目,最后功虧一簣。 眾籌過程中,企業必須牢牢地抓住經營控制這一紅線,從股權和責權上給予明確,也可以采取托管的方式進行專業管理,保證盈利模式的有效復制和控制。在初期進行實物或服務進行眾籌時,可以靈活財務粉絲折扣、預付卡等方式進行支付,目的是聚攏人氣,產生粘性。后期隨著對項目管理控制能力的增長,粉絲管理能力的完善,可以開始嘗試單店的眾籌,這種眾籌更傾向于對企業了解和忠誠的內部粉絲,比如店長、經理等,以保證單店經營的盈利能力。良品鋪子實施的掌柜責任制就是一種單店眾籌的模式,能夠讓店長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帶領團隊有效作戰,產生超出預想的業績。最后,隨著企業自身的眾籌能力成熟,可以進行公司層面的股權眾籌,這就需要清晰地進入和退出機制,需要明確的利益分配模式,往往企業需要對投資者進行償付保證,也要控制眾籌的規模人數,合理合法的進行眾籌運營。 眾籌作為一種創新的融資模式,還有諸多不完善的地方,餐飲作為一個具備永續發展動力的行業,需要在這種模式上嘗試和我完善。但根本而言,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的建設,是餐飲發展的核心基礎,沒有實際的操作,沒有市場的檢驗,完全依賴邏輯和故事來吸引眾籌的項目,勢必會帶來市場的混亂和無序,讓一大批能夠通過眾籌成長起來的品牌喪失了發展的機會。餐飲人必須保持新鮮活力的創業狀態,避免慣性思維和守成不變的習慣,牢牢抓住商業模式的創新機會,讓自身的品牌借助市場和消費者的力量,走的更踏實、更持久! ? 作者:史俊,北大縱橫連鎖經營研究院院長 來源:北大縱橫
  • 互聯網經濟下的餐飲商業模式創新 12/07.2017
    ?“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技術力量不斷推動人類創造新的世界?;ヂ摼W,正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圍掀起一場影響人類所有層面的深刻變革,人類正站在一個新的時代到來的前沿?!薄痘ヂ摼W時代》 中國餐飲行業走到今天,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如何徹底擺脫作坊式生產、低端競爭、行業從業人員能力素質不高的現狀,真正和世界先進的餐飲服務水平對接,需要以文化來帶動餐飲和消費者互動,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值得慶幸的是,互聯網經濟為行業升級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可行性。 互聯網經濟的本質不僅僅是物理上的網絡連接,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溝通有了更為便捷的通道和方式。餐飲作為最接近消費者,最能傳遞中國文化核心內涵的行業,恰到好處的站在了互聯網轉型的風口浪尖上。餐飲行業的特質決定了他是最容易通過對消費者的研究和理解,來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服務行業。所以,在現階段的餐飲發展過程中,大眾休閑餐飲的比重越來越大,更出現了大量帶有互聯網色彩的模式創新和探索,如皇太吉煎餅、雕爺牛腩、西少爺肉夾饃等餐飲品牌的出現,讓餐飲行業感受到了一波互聯網思潮的沖擊。但由于創新者大多是非餐飲行業人員,在商業模式設計上還沒有抓住行業的核心基因,導致產品、服務、環境等要素與消費者的預期有較大差距,這種簡單依賴引爆眼球的商業炒作和互聯網傳播,直接導致的就是品牌持續發展能力不足,消費者會很快退去熱情,回歸理性。雖然如此,可這些品牌的出現的確把一個尖銳的問題擺在了餐飲人面前,我們真的理解消費者嗎? 工業化時代產品的思維模式牢牢地抓住了很多傳統企業家的思維,導致變革過程中難以突破行業和自我認知的限制,很多餐飲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曇花一現,三年格局一變化已成為行業的發展規律,百年老店的創業夢想在餐飲行業舉步維艱。這些企業一味的強調自身的產品優勢,本著一招鮮吃遍天的思想,而不是站在消費者角度去審視自己,所設計的產品事實上并不能讓消費者滿意和尖叫,同樣,消費者也不會為企業的自我良好感覺買單。事實上,我們離消費者太遠了! 中國餐飲的發展必定會結束這種散亂無序的競爭狀態,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中國餐飲會呈現兩大趨勢,一是多個大型餐飲連鎖集團會控制大部分市場份額,每個集團會形成諸多小而美的餐飲品牌集群,有著強大的后臺連鎖服務支持體系,對大眾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非常了解,能夠快速進行自身的品牌和產品創新來滿足消費的需求,具備高效的的盈利模式復制能力,對整個連鎖體系人、財、物、信息的控制能力強大,能夠成為餐飲生態圈的主導者,整合多種產業和業態來滿足消費者體驗,現在的西貝等餐飲企業已初具雛形。同時,會形成百家規模的中式米其林星級餐廳,以餐飲大師品牌和尖叫的產品為主導的高端餐飲企業,來滿足中高端消費者的需求,讓中餐成為世界主流的文化餐飲,從而帶動中國餐飲文化的全球化布局。這一切都依賴于互聯網經濟下的餐飲商業模式的創新,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在這個轉型過程中,餐飲企業必須回答好三個問題:我是誰?做什么?怎么做? 一、我是誰? 以自身的理解來設計的產品,通過推銷讓消費者被動接受,這是工業化產品思維的的特征,也是餐飲企業慣性思維的基礎。當今互聯網經濟下消費者主權的形成,簡單的產品設計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自身的價值認同和文化體驗的需求了,所以過去餐飲企業的連鎖單店產品設計,最大的問題就是站在自己角度看待消費者,從而難以突破自身的局限,簡單的商業模式設計,簡單的客戶體驗,簡單的盈利能力,最后讓消費者難以產生持久共鳴,導致其滿意度低,粘性不強,難以形成忠誠度。所以,今天餐飲企業的創新商業模式必須尊重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要知道哪些是我們的忠實消費群體,哪些是我們高貢獻的消費群體,如何設計不同的產品和體驗來滿足他們不同層面的需求,如何構建一張網來觸及消費者,黏住消費者,消費者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資源。哪怕我們產品的毛利低,但后臺商業模式設計已經解決了現金流的問題,給于消費者的就是性價比最好的產品體驗。如果餐飲企業只把自己當做“餐廳”,那我只能以單一的模式發展,陷于無序和復雜的競爭環境中,任憑消費者的來去而無所是從。如果我們定位自己是“餐飲文化體驗平臺”,那我們就會有清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來傳遞影響消費者,我們的業態和產品組合就更為豐富,盈利能力多樣化,也能更準確的貼近消費者需求,行業產業鏈條才能更快的打通,保證更多產業的對接,整合更多的資源來為我所用,比如咖啡陪你在咖啡廳里的小微銀行,就為咖啡陪你的客戶體驗和盈利能力提供了保障。不了解消費者,沒有清晰的文化價值觀,不能和消費者形成共鳴、共享、共創、共生的生態環境,我們無法創造出最優秀的互聯網基因的餐飲企業。這種定位,對餐飲企業來講,是一種突破,也是一次挑戰。不在于技術上的困難,最困難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會帶給餐飲企業不一樣的發展機會,西貝、外婆家、綠茶等餐飲企業已經做了諸多的有益嘗試,讓消費者在品嘗美味的過程中,快速理解和接受餐飲文化的核心內容,產生共鳴,持久信任和忠誠于這個餐飲品牌。 二、做什么? 餐飲商業模式創新的過程中,餐飲企業清楚自身的平臺定位,那必須圍繞消費者需求來設定企業的產品、服務、環境等核心要素,同時設計線上線下互為融合商業模式,以保證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的提升。(詳見“餐飲商業模式箭靶模型”) 通過這個模型餐飲企業會明確在轉型過程中核心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1、餐飲企業的目標消費者是誰? 2、目標消費者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3、圍繞消費者的核心需求的餐飲企業定位 4、圍繞整體定位的定位分解(包含環境定位、產品定位、服務定位) 5、圍繞消費者體驗的多業態組合及盈利模式設計 6、圍繞消費者滿意度的全服務鏈管理體系的設計 7、線上粉絲管理體系的設計 8、線下連鎖單店的分類和網絡布局 9、資源能力的需求和獲得 10、?組織體系的支撐和完善 這個模型對餐飲企業而言,是一張戰略地圖,是餐飲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行動指引,如果餐飲企業通過這個模型切實的了解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和消費習慣,從而明確自身的發展目標和整體定位,那么企業的所有行為都是有的放矢的,而不是盲目無序的。圍繞消費者,餐飲企業必須設計出讓消費者尖叫的產品、服務、環境的綜合體驗,讓自身的文化內涵通過線上與消費者產生共鳴,引導消費者到線下體驗,通過有文化的產品設計打動消費者,更能夠讓消費者參與到企業的管理活動中來,從菜品研發到環境設計、營銷活動、營運標準,無處不存在消費者的意見和智慧,并且通過眾籌等模式分享所帶來的利益,從而增強消費者的粘性和忠誠度。海底撈在其撈粉的管理過程中,結合單店的產品、服務、環境的極致設計,讓消費者的滿意度始終處于較高的水平,也為企業持續擴張提供了可能性。 二、怎么做? 餐飲企業在明確商業模式后,就是要通過關鍵能力建設來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這其中,以全服務鏈為核心的標準化流程體系建設,以粉絲管理為核心的無邊界人力資源管理,成為餐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重中之重。 ? 1、全服務鏈流程體系建設 任何商業模式,最后一定會落實到組織層面進行操作,所以必須設計合理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流程、制度、表單來實現組織運行,來保障商業模式的實現。這也是企業知識管理體系的基礎。餐飲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大量引入職業經理人,就必須有準確的游戲規則,把企業的知識管理體系建立起來,避免個體和小團隊影響企業整體的發展,避免出現執行性顛覆的不良后果。 全服務鏈模式的提出,有別于以往餐飲企業常做的售前、售中、售后的工作,看似相同的步驟,責任和內容卻大相徑庭,這也對餐飲企業轉型提出了較高要求。 售前,作為餐飲企業和消費者接觸的最前端,核心的責任就是吸引和管理好企業粉絲,也就是對企業文化、理念、價值觀認同的消費者,通過粉絲的獲取、分類、選擇、培養、使用、保留的過程,形成對線下單店的有效人流轉移,保證單店盈利的穩定性。粉絲的獲得和轉化率是售前工作的最重要的考核指標。 售中是消費者充分體驗餐飲企業文化的關鍵過程,主要是通過單店的產品、服務、環境來實現全方位的消費者體驗。這就需要在每一個環節上精心設計,要有讓消費者尖叫的內容,才是售中體驗的目標。如何提升在服務動線過程中消費者滿意度是這個模塊的核心考核指標。 售后有別于我們過去餐飲企業的會員管理,不是產品活動的推銷,更不是簡單的投訴處理。其最核心的目標就是讓在單店內體驗過產品、服務和環境的消費者,在走出單店后,還能參與到企業的管理過程中去,包含我們的選址、營建、營運、菜品研發、營銷等諸多管理環節,都需要打破過去本位主義的流程和管理機制,通過消費者的參與和意見主導,倒逼企業內部管理的完善和優化,這是餐飲企業今后實現自我修復的能力基礎,也是消費者自我實現的重要體現,這樣的游戲會培養出一批忠誠于企業的粉絲客戶,更有利于企業社會化人才的選用。小米在針對千萬粉絲的管理過程中,通過米u專注消費者的意見和智慧,每個月推出更新的版本來滿足消費者,這種行為讓米粉的忠誠度和滿意度始終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也為其他產品的推出做好了鋪墊。 牢牢地抓住消費者,牢牢地圍繞消費者需求和全服務鏈來設計餐飲企業管理手冊,讓我們的流程和動作都是圍繞消費者的滿意度來展開,這才是真正有用的流程和管理,不然所有行為都是脫離消費者的,是不具備效率和效果的。 2、無邊界人力資源體系建設 所有的模式和組織都是依賴人去完成的,而現在的商業模式就要求我們擴張人力資源的范圍,把粉絲管理的思想納入人力資源的范疇來運行。特別是人才匱乏的餐飲行業,就更需要新的人力資源的管理方式來整合全國乃至全球的資源來支撐創新商業模式的實現。所以餐飲企業可以運用的是無邊界人力資源的思想來設計其自身的粉絲管理制度,把內部和外部粉絲進行分類的管理,餐飲企業必須清楚一點,人民戰爭才是獲勝的基礎。餐飲品牌的要做大做強,必須利用廣大的粉絲資源來共創,那么我們的游戲規則必須有共鳴、共享、共建、共生的互聯網基因,甚至今后的眾籌體系或許會成為品牌擴張的核心模式。 粉絲管理是我們的商業模式能夠落地和實現的基礎,也是我們現在不具備的能力,更是我們今后形成平臺的核心能力。餐飲行業的消費者和從業人員忠誠度都不是很高,一個好的“選育用留”的游戲規則,能夠不斷的給平臺帶來人流、信息流、創意流,能夠聚集消費者的力量來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能夠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生態圈,是粉絲管理的目標。對于本來人力資源管理就不成熟的餐飲企業而言,要形成對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粉絲的管理能力,就需要新的互聯網思維方式、新的互聯網工具、新的互聯網人員來完成,這是最艱難的挑戰,也是做了以后馬上就會有效果的工作。 餐飲企業的商業模式轉型,需要有膽識、有魄力、有創新精神企業家及核心團隊來創造,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會有一大批既懂得互聯網思維,又熱愛餐飲行業的年輕人投入到行業的轉型過程中去,牢牢抓住這樣的機遇,中國餐飲在世界的崛起指日可待,我們會看到餐飲人中國夢的偉大實現! 作者:史俊,北大縱橫連鎖經營研究院院長 來源:北大縱橫
  • 企業戰略咨詢的起點:行業分析 17/11.2014
    ?行業分析是企業戰略咨詢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什么樣的行業分析是優秀的行業分析?如何進行行業分析?本文簡要描述北大縱橫在企業戰略咨詢實踐中的做法。 一、行業分析的目的:尋找“機會空白點” 行業分析的時間限制通常為未來三年、五年或十年。行業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機會空白點”,即評價本行業投資價值的高低。行業分析是結論導向的分析,行業分析報告的每一頁PPT均是對結論的直接論證(可以有多個結論),任何對結論沒有直接支撐作用的內容均不應出現在報告中。北大縱橫實踐中,部分行業分析報告會在開篇即點名行業分析結論,如:“嚴重過剩的產能,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低廉的勞動成本及整車廠的惡性競爭都將導致車價不斷下降,并出現價格成本對利潤的雙重擠壓?!? 二、行業分析的維度:需求與供給 如何確定本行業投資價值的高低?通常從需求、供給兩個維度進行分析。當然,所有數據都需要在歷史數據的基礎上對未來進行預測。需求維度是對行業周期和波動的判斷,判斷的數據基礎是市場需求規模及增長率。供給維度是對行業競爭情況的判斷,通過進入壁壘、替代品威脅、買方議價能力、賣方議價能力以及同行業競爭等五個方面的分析進行判斷,其數據基礎為價值鏈各環節的市場集中度、投資額、利潤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 行業分析中涉及到大量的數據預測,嚴謹的分析方法是以宏觀分析定性,以統計和計量的方法定量。但是由于部分數據難以獲取以及項目時間約束,實踐中多采用引用或合理推斷的方式進行彌補。咨詢公司面試時“北京有幾家酒吧”之類的問題,就是對推算能力的考察。 三、行業分析的關鍵:行業細分 只有細分行業的分析才對企業具有實際意義。判斷行業分析深入程度的關鍵指標就是行業細分程度,這也是行業分析需要長期積累的原因。嚴格來說,深入的行業分析應在產品級別,如,機械行業可分為八類,其中重型機械又可分為三類,其中礦山冶金機械又可分為五類,其中冶煉回轉設備又可分為十八種產品,而這十八種產品的供給和需求分析就是深入的行業分析。但是在實踐中,企業戰略制定不需要如此深入的行業分析,三級行業分析已經足夠,再深入就是項目可行性研究的范疇了。 四、行業分析與競爭策略的銜接:標桿分析/競爭對手分析 行業分析中多涉及對同行業優秀企業的分析,包括標桿分析和競爭對手分析兩類。標桿分析在國企、事業單位戰略咨詢中較為常見,原因是此類企業/單位受體制約束,難以大程度創新,學習優秀企業已有經驗,獲得低風險穩步發展是兩全的方法。 在市場競爭性高的行業中,競爭對手分析是戰略咨詢中非常重要的模塊。競爭對手分析的目的不是學習,而是尋找競爭對手優勢下的弱點,為下一步差異化定位做準備。競爭對手的分析關注兩項內容,定位和配稱。定位,即企業/產品在市場中的定位。如春秋航空定位為廉價航空。配稱,即企業為獲得定位而作出的戰略選擇,如春秋航空采用單一機型(空客A320)、單一艙位(經濟艙)、高客座率、低銷售費用等競爭策略。競爭對手優勢下的弱點就表現在其定位和配稱中。如奔馳定位為經典,內涵深厚,大氣沉穩;其必然的弱點就是張揚和活力。這時,寶馬出現了,定位為以駕駛者為中心,操控性更強,張揚有活力。競爭對手分析就是要找到“奔馳”的弱點,為打造“寶馬”奠定基礎。 (作者簡介:張柯,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高級咨詢師,專注企業戰略咨詢,參與或帶領團隊為地產、交通、IT、金融等多個行業提供戰略咨詢服務。) ?
下一頁
在線咨詢
上門義診
国产女主播高潮在线播放|欧美金妇欧美乱妇XXXX|AⅤ不卡国产在线观看|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